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群体性事件报道与农民媒介表达(3)

时间:2019-05-26 14:27来源:毕业论文
3.类目建构 本研究旨在探究晋宁10.14事件报道中文本的内容、特点及优化原则等,故对其样本总量、报道主题、问题解决状况、话语主体、文本形态、报道


3.类目建构
本研究旨在探究晋宁“10.14”事件报道中文本的内容、特点及优化原则等,故对其样本总量、报道主题、问题解决状况、话语主体、文本形态、报道基调、农民话语引述、农民角色呈现等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1)样本总量
样本总量分布是判断媒体对某一新闻事件关注度的最直观的表现,而报道的发表日期则是判断媒体是否及时报道这一事件的重要指标。
(2)报道主题
报道主题的选择对某一阶段受众关注的焦点起限制作用,同时,媒体在让受众接触某些信息及其诠释框架时可能遮蔽了其他信息和诠释框架。本研究将报道主题分为以下类目: (1)有关工作宣传;(2)事件进展通报;(3)征地拆迁安置及农民生活保障;(4)事件评论;(5)其他。
(3)问题解决状况
新闻报道对问题解决状况的呈现方式是体现媒体对于相关问题曝光程度的重要依据之一。本研究为这一变量建构以下类目: (1)问题已解决;(2)问题解决中;(3)问题未解决;(4)无问题呈现。
(4)话语主体
话语主体的选择对新闻的可信度和观点的表达有很大的影响,据此能够判断出一个媒体的价值取向和立场视角,因为记者或媒体在选择话语主体时往往带有选择偏向,而这不但会影响新闻的框架,更会影响不同社群的媒介表达。在本研究中,笔者为这一变量建构以下类目:(1)仅农民;(2)仅政府、媒体人、专家或有关专业人士;(3)两个或两个以上(包括政府、媒体、农民、村干部、开发商等)。
(5)文本形态
在新闻的传播过程中,不同的新闻报道方式会产生不同的传播效果。本研究中,笔者为这一变量建构以下类目:(1)消息;(2)通讯/特写;(3)评论/述评;(4)深度报道;(5)其他。
(6)报道基调
媒介话语具有建构效果,媒介话语的建构作用背后同样也投射出了媒介本身的立场。 而媒体对于媒介话语的选择会直接影响整篇报道基调的建构。本研究中,笔者为这一变量建构以下类目:(1)负面;(2)中性;(3)正面。
(7)农民话语引述
农民话语引述,指在新闻报道中是否引述农民的言辞、所引农民话语性质为何?它能够直接反映农民媒介表达状况。本研究为农民话语引述设置了以下类目:(1)正面/满意;(2)中性,指没有明显的意见偏向;(3)负面/不满;(4)无话语引述。
(8)农民角色呈现
分析农民角色可以体现媒体对农民的形象塑造情况,而媒体对于农民的形象塑造会直接引导大众对农民形象的理解。同时,通过对报道中农民角色呈现的分析,能够考察媒体所赋予农民的主体性地位和媒介表达地位。本研究中笔者将农民角色分为以下类目:(1)有农民出场;(2)无农民出场。在有农民出场的新闻文本中,笔者将有名有姓的农民或是有具体职业身份的农民认为是身份具体,其他则认为是身份模糊。另外,笔者再按职业进一步将身份具体的农民分为五类:(1)普通农民;(2)农村管理者;(3)个体户;(4)知识分子;(5)职工;(6)农民工。 群体性事件报道与农民媒介表达(3):http://www.youerw.com/xinwen/lunwen_33857.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