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互联网视域下地方记忆与区域形象建构对网络社区的考察(4)

时间:2023-10-30 21:46来源:毕业论文
(三)区域网络形象 区域形象是文化认同的具象表现。 20世纪90年代,区域形象及其传播作为一种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区域内自然、 经济 和社会发展水平

(三)区域网络形象

区域形象是文化认同的具象表现。

20世纪90年代,区域形象及其传播作为一种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区域内自然、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等方面的综合反映,影响着区域内行为主体的社会认知和价值判断。区域网络形象传播包括政经、科教文卫、社会、生活、人文与自然生态等类目、议题, 是互联网空间信息传播呈现的区域形象文本主题和内容[13]。 

以本地化传播为主旨的数字记忆,经由文化认同的重构,可以指向区域形象的生成和传播,互联网视域记忆是区域形象传播的文化路径。

网络社区是区域网络形象信息传播集聚的“记忆之场”。各种有关本地、本土的记忆,在网络社区得到分享、扩散。“记忆场所”简称“记忆之场”,诺哈主张通过研究历史遗留的地方空间、碎化的记忆场所来拯救残存的民族记忆与集体记忆,找回群体的认同感与归属感。记忆场所对于全球化语境中国家与民族认同建构有着积极的意义[14]。

二、互联网与记忆

(一)记忆媒介的发展历程文献综述

从口语媒体时代,记忆完全依附于活生生的载体——人自身;文字的出现有效实现了记忆媒体的外化,文本称为一种外部记忆媒体;印刷术发明之后,书写和印刷文明带来了庞大的外部记忆信息库;20世纪九十年代之后,互联网的出现对媒介记忆的概念进行了重新的诠释,它作为一种外部记忆媒介,已然成为人类社会最重要的记忆库。

口语媒体时代,人只能通过自身完成记忆的一系列过程,但由于人的记忆容量有限,当遇到较为复杂、零碎的信息时,人的记忆往往会出现紊乱、遗忘等现象。因此这样的记忆模式还是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切性与不稳定性。

在文字文本出现的时代,人们可以将信息通过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形成文本,不用专门依靠人自身的记忆。文字的出现,实现了记忆媒体的外化,记录复杂的信息时,大大提高了精确性与稳定性,并且有一定的传承性。后人通过前人留下的文字记忆可以了解到许多历史文化,如司马迁撰写《史记》,得以传承文化。

印刷术的发明,使得人类记忆的时间和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文字的大量复制使得记忆信息得以广泛传播与长时间留存。

互联网的出现,人类的记忆模式得到空前发展。互联网的海量信息存储功能让人随时随地都可以方便、快捷地找到想要获取的信息。互联网作为一个庞大的记忆库,使得人类越来越依赖于互联网。

互联网视域下地方记忆与区域形象建构对网络社区的考察(4):http://www.youerw.com/xinwen/lunwen_198019.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