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全唐诗》杂歌谣辞研究(3)

时间:2022-02-19 09:28来源:毕业论文
唐代之前文人所作的歌谣留存下来的还是很少的,《乐府诗》中的有些歌谣可能误收入其中,只是现在很难考证罢了。到了唐代,文人墨客所作的歌谣作品

唐代之前文人所作的歌谣留存下来的还是很少的,《乐府诗》中的有些歌谣可能误收入其中,只是现在很难考证罢了。到了唐代,文人墨客所作的歌谣作品保留下来的就相对多了一些,体现了一种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全社会大体上都是对歌唱重视和喜爱的。在唐代文人雅士的日常生活中即兴所作的徒歌还是比较普遍的。他们的徒歌往往都是出现在诗人与他人所处的特定场景中有感而发,或是送别,或是相悦,或是宴席酬赠等。但实际上,唐代的诗人在私下独处的时候,也会常常以徒歌表达自己的想法以泻忧,这在《全唐诗》的一些诗句就能看出来。但是这种方式下的徒歌很难流传下来,作者一般不会将自己所歌唱之辞记下以留存。   论文网

《全唐诗》中杂歌谣辞的诗歌创作是受汉魏杂歌谣辞的影响而成,但区别的是,汉代的杂歌谣辞都只是有感而发即兴而成,是曾经被歌唱过的诗歌。只是表达一种因事而发,并没有喜怒哀乐的情怀在里面。唐代的诗歌大都包含着文人对现世的感叹,反映着作者对某一件事或者人物的具体看法。

前代的所作的歌谣在所记载的过程中,一直都在探讨歌谣的留存问题。不过这些探讨主要是民间作品及宫廷之中的作品,一个是注重作者的创作身份,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一个则是看诗歌所产生的环境。在与前代对比中,唐代歌谣与乐歌在歌辞留存方面有着极大的差别。

自唐代流传下来的歌谣大多都是与事相附,是诗人在记事时将歌辞记录下来的,那些没有值得特别记录的都是一些文人私下饮酒作乐时的徒歌,往往只歌唱场景和情感的记录,而没有歌辞的特意记载。只有当有些歌辞值得纪念的时候,他们才会将其记录下来。除了上面所讲的客观原因之外,歌谣留辞较少最主要的而且也是主观上的原因恐怕还在于歌谣本身的特点。歌谣本就是即兴的自我娱乐,与主要用来他娱的乐歌还不一样。古人歌唱或听闻歌谣时,所重所喜只在其声之清新悦耳,而不在其歌辞意义的表达因为人们听闻徒歌时所重在其声而不在其辞,所以人们对这些歌辞能够留存与否从来都是不在意的。民间的歌唱是如此,文人自己的歌谣也是如此。正因为歌者自己并不在意歌谣能不能留存下去,所以歌谣留存下来的就很少了。

《全唐诗》中“杂歌谣辞”内容涉及广泛,是《乐府诗集》中这一部分的极大发展,在不断吸收前代作品的基础之上并加以创新,又因唐朝诗歌文化本就异常繁荣,在中国诗歌历史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故书中所收集的“杂歌谣辞”都是广为流传优秀的作品,对后世的人们有着的极大学习价值。

三、杂歌谣辞重点篇目解析

上文提到《全唐诗》“杂歌谣辞”部分共计五十多首诗歌,其中有代表性的如《渔父歌》《苏小小歌》《黄昙子歌》等。

《渔父歌》五首

     钓台渔父褐为裘,两两三三舴艋舟。能纵棹,惯乘流,长江白浪不曾忧。

     霅溪湾里钓渔翁,舴艋为家西复东。江上雪,浦边风,笑著荷衣不叹穷。

     西塞山边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春江细雨不须归。

     松江蟹舍主人欢,菰饭莼羹亦共餐。枫叶落,荻花干,醉宿渔舟不觉寒。

     青草湖中月正圆,巴陵渔父棹歌连。钓车子,掘头船,乐在风波不用仙。[6]

这五首词是唐代诗人张志和所作。词中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桃花流水,肥硕的鱼儿在河里畅游,自由的白鹭在空中飞翔的美好景象。老渔翁不顾春风细雨,完全的投入在这情景之中,乐此不疲,忘记了归家。整个画面动感十足,极具神韵,饱含着作者志存高远的情感。虽然描写的如此绘声绘色,却仅仅出自白描的手法,可见作者笔墨功力非同一般。 《全唐诗》杂歌谣辞研究(3):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89909.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