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抗日战争时期连云港地区抗战文艺宣传研究(4)

时间:2022-01-27 21:32来源:毕业论文
由此可见,作为在连云港地区战斗过、甚至牺牲在这里的将领何万祥与符竹庭,他们在当地民众心目中的地位不言而喻。他们生于他乡,长于他乡,却为这

由此可见,作为在连云港地区战斗过、甚至牺牲在这里的将领何万祥与符竹庭,他们在当地民众心目中的地位不言而喻。他们生于他乡,长于他乡,却为这片土地抛头颅,洒热血,守护当地民众的家园。当他们牺牲时,当地百姓的感情也更为真挚和热烈。从情感而言,这一类型的文艺作品更容易为大众所接受,也更能激发民众的爱国情怀,树立与日本侵略者斗争到底的坚定信念。

(二)与政治结合进行宣传

与讴歌抗日英雄的英勇事迹不同,这类抗战文艺作品以政治宣传为主。鉴于单纯的政治宣传有时存在枯燥乏味,难以理解等方面的局限性,这类抗战文艺作品大多采用更具吸引力的戏剧等方式进行呈现,其中在连云港地区上演的,影响力较大的抗战戏剧有《掼碗》、《三星落》等。论文网

1942年,汤增桐创作话剧《掼碗》并演出。《掼碗》讲述了村民张三娘固守传统思想,认为八路军同以前的军队并无区别,与前来借房的战士刘大兴发生冲突。刘大兴一气之下摔碎了张三娘家的破碗。在班长和村干部的解释和协调之后,刘大兴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坚持要赔偿张三娘家的破碗。这时,弄清了误会的张三娘也转变了态度,打消了之前的顾虑和抵触情绪,也分清了新旧部队在本质上的不同。

《掼碗》中的张三娘是广大地区中因受到旧部队的欺凌而从内心产生抵触情绪的部分民众的代表,他们为了避免再次受到伤害而将所有的部队归为一类。这也为八路军抗日工作的开展产生了不小的阻力。这个剧目的针对性很强,受到了广大民众的欢迎和支持。此类剧目生动形象,简单易懂,贴近生活,为广大民众所喜闻乐见。不少民众在看完话剧《掼碗》之后,都对八路军有了新的认识,并在之后的接触中逐步改变了传统看法,对八路军群众工作的开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淮海剧《三星落》则讲述了淮海某地区伪军大队长卢开荣思想观念的转变,从坚决反共到决心反正。最终,卢开荣严惩了坚决反共的中队长,与八路军里应外合,向抗日根据地进发。从企图“扫荡”抗日根据地的伪军队长,到“投奔”抗日根据地的爱国志士,卢开荣这一角色完成了观念和身份的同时转变,壮大了抗日军队的力量。这一剧目在淮海地区产生了较大影响。它在群众当中久演不衰,一定程度上打消了伪军反正的顾虑,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力量。这一剧目也获得了新四军三师师长黄克诚的赞扬。在连云港地区上演的与之类似的抗战剧目还有《伪军十叹》、《伪军反正》等。这些文艺宣传的出现,符合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从而建立最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政治需要。

除此以外,在抗日战争期间流传于连云港地区的此类戏剧还有《大生产》、《变工互助好》、《妇女解放》等。这对于改变传统观念,提高群众的思想水平起到了推动作用,有力地支持了抗战。

此类文艺宣传与政治相结合,既起到了宣传教育的作用,也丰富了人民的生活。这些剧目形式丰富多样,内容浅显易懂,贴近生活,更容易被民众接受,甚至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民众在观看戏剧的过程当中,很容易将自己的经历带入到剧中人物的命运变化中,从而自发地将接受政治教育的“被动”转为表达自己内在需求的“主动”。将“被动”转化为“主动”,这样的宣传教育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表达抗战到底的决心

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东北民众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这也成为话剧《放下你的鞭子》的创作背景。1931年,剧作家陈鲤庭将这一剧目改写为抗战街头剧。从此,这一剧目广泛传播。1940年前后,由员陶君彦组织的醒民剧团将这一剧目在连云港地区呈现。 抗日战争时期连云港地区抗战文艺宣传研究(4):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89037.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