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林地居民》中的视角转换与叙述语言的主体变化下的菲茨比尔斯婚姻功利主义(3)

时间:2023-06-18 10:45来源:毕业论文
他继续想象着这种绝不可能实现的事儿:此时他像别人惯常做的那样,已经想入 非非,幻想出一些对话和场景,在他的幻想中,格蕾丝已经变成辛托克庄

他继续想象着这种绝不可能实现的事儿:此时他像别人惯常做的那样,已经想入 非非,幻想出一些对话和场景,在他的幻想中,格蕾丝已经变成辛托克庄园府邸的女主 人,变成了神秘莫测的查曼徳夫人,而她对他本人(而不是任何别人)的求爱,特别满 心欢喜、心甘情愿。“算了吧,她并不是这样的人物。”他最后自言自语地说。“但是, 她可真是个招人疼爱、又美丽又不同凡响的姑娘啊。” 3 在这里,第一片段读者随着全知叙述者的观察之眼对菲茨比尔斯进行了内省,菲茨比尔

斯在麦尔布礼家看到美丽的格蕾丝产生了爱意,但他天性里对婚姻的功利主义让他对才貌俱 全的格蕾丝并没有发自内心地尊重,而是产生了一丝丝目的性明确的亵玩的想法。第二段下 划线部分是引语,引出后面叙述者对菲茨比尔斯内心想法的阐述。在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 看到,这段话实际上是将全知叙述者的语言和菲茨比尔斯的有限视角两者相结合。我们可以

赵毅衡.当说者被说的时候[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年,138。

托马斯·哈代。林地居民[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164-165。

看到,叙述语言是不变的,依旧是叙述者的语言,而不是菲茨比尔斯的语言,但所看到的事 物是通过菲茨比尔斯的双眼看到的。在这里哈代实现了一个比较理想的叙述者和叙述角度的 结合。这样结合的好处在于叙述集中于菲茨比尔斯一个人的意识之中,不必再需要更多的笔 墨来解释之后发生的事情,而是直接走入菲茨比尔斯的意识中,感受他,这个破落贵族在婚 姻爱情上的功利主义:他也追求爱情,希望与自己真心喜欢的人结婚,但他的爱并非我们主 流所倡导的抛开人本身之外的一切,去关注人内心品质和精神世界所产生的。他的爱,更多 的关注点还是在于对方的家世背景、社会地位和权利财富上。在第一片段的第二段菲茨比尔 斯想象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幻想格蕾丝成为了“神秘莫测的查曼徳妇人”。菲茨比尔斯之所 以这么幻想,暴露了他的潜意识中希望自己的结婚对象是一位社会地位高并拥有极多财富的 女子,尽管受过良好教育的并拥有美丽脸庞的格蕾丝吸引了他,但菲茨比尔斯的天性使他对 于格蕾丝还有些许的嫌弃,在他看来再好的教育、再美丽的面容也并不能改变格蕾丝是一个 社会底层伐木商人的女儿这一铁打的事实。哈代在这里由原来的第三人称视角叙述转换到直 接用菲茨比尔斯的有限视角描写他内心的想法,直击内心,与后面他的一系列想法形成了联 系。论文网

菲茨比尔斯对于什么是理智的、有利可图的婚姻,在思想上给自己制定了一个原则: 他应该同一个与他一样出身名门,而且比他更有钱的女人结婚。他目前想要得到格蕾 丝·麦尔布礼,只是为了使他的灵魂保持活力,为了使他从单调的生活中解脱出来,得 到宽慰。

从前,在他只见过她而没有和她说话的时候,他曾有过不严肃的念头——拿一个木 材商人的漂亮女儿来下流地开心解闷,现在,当他发现格蕾丝的内心,他对自己有过那 种念头感到了痛苦。和她这样的人进行个人交往,只能采取合乎礼仪的交流和共同探索 想象世界这类高尚举动,而比这稍微低级的形式是绝对不允许的。由于他不能去拜访她 父亲家,同时又根本没有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所以,他与她的关系,只能靠他们在小 路上、树林里、在参加礼拜的时候,或者在他经过她家时那种完全偶然仓促的相遇来维 系了。4 《林地居民》中的视角转换与叙述语言的主体变化下的菲茨比尔斯婚姻功利主义(3):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178180.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