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论朱德熙先生的语法思想(4)

时间:2016-12-17 21:21来源:毕业论文
烤 白薯。 我们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名词性结构,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动词性的结构。我们这么说,实质上是把两种不同的意思归结为两个直接成分烤和白薯


烤       白薯。
 
我们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名词性结构,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动词性的结构。我们这么说,实质上是把两种不同的意思归结为两个直接成分“烤”和“白薯”之间的结构关系的不同。
朱德熙先生进一步在《语法问答》中把传统的中心词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进行了对比。他说:“中心词分析法一上来就把句子分成主语、谓语、宾语三个基本成分。看上去好像不管层次,可是由于宾语是作为谓语的连带成分看待的,所以事实上仍然是把SVO分析为S(VO),并没有打乱层次把它分析成(SV)O。不过中心词分析法里蕴含的层次观念是不自觉的,因而是模糊的,有时甚至把层次关系完全弄错了。”
    有人认为层次分析虽然有优点,但是步骤繁琐,碰到长一点的句子,层次会多到十层八层以上,使人看上去眼花缭乱。对比之下,中心词分析法一下就抓住句子的中心词,能够把句子的格局清楚地显示出来。而朱德熙先生认为,层次分析法所以显得繁琐是因为它传达的信息量大,就是说,它告诉我们的东西很多。当我们对一个句子进行层次分析的时候就是把包含在这个句子里所有由两个以上的词组成的段落的层次关系都做了交代。如:“他穿一件新式白色短袖衬衫”这个句子除了句子本身之外,还包含了:“穿一件新式白色短袖衬衫”,“一件新式白色短袖衬衫”,“新式白色短袖衬衫”,“白色短袖衬衫”,“短袖衬衫”。此外,提取中心词跟中心词分析法是两回事,不能相混。提取中心词是指的是提取向心结构的核心,这件事可以说和层次分析没有矛盾,可以并行不悖。中心词分析法虽然也包含提取中心词的内容,可是它不承认词组可以做句子成分,这跟层次分析的基本原则相冲突。所以这两种东西是没办法结合的。
四、朱德熙先生的词组本位的语法观
    “本位”本来是政治经济学中的术语,指的是货币制度的基础或货币计算的标准。汉语语法学借用“本位”这个术语来表示以什么为基础来描写汉语语法现象。朱德熙先生首次明确在《语法答问》中提出:“汉语句子的构造原则跟词组的构造原则基本一致。”因为这一点,我们就有可能在词组的基础上来描写汉语句法。[8]
     我们知道,在汉语语法学史上,曾经有过两种“本位”思想。一种是“字(词)本位”的语法思想,以马建忠的《马氏文通》为代表;一种是“句本位”的语法思想,以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文法》为代表。这些思想就是以词或句子为基点来进行汉语语法描写。它们来自于印欧语言的语法学。印欧语言有丰富的形态变化,在印欧语的句子和分句里必须有定式动词,而词组(短语)里要是有动词的话,只能用限定形式。因此,句子和分句是一套构造原则,词组是另外一套构造原则。可是,汉语没有形态变化,汉语的句子没有固定的句子模式。在汉语中,动词没有限定与非限定式的对立,动词不管在哪里,形式都一样,句子只不过是独立的词组而已。
     此外,汉语的句法结构的特点还表现在主谓结构上。汉语的主谓结构跟印欧语的句子和分句不同,构造比较松散。这表现在主语后头可以有停顿或者加上语气词(他这个人啊,真的很会说话。)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汉语口语中常常没有主语。此外,汉语中主谓结构的另外一个特定就是可以充当句子的谓语,如:他我没见过。这个句子中的谓语:“我没见过”,本身都是主谓结构。这种句式不仅在现代汉语中存在,而且在古代汉语中也有。如:《孟子.离娄下》:匡章通国皆称不孝焉。”所以,我们应该把主谓谓语句看成是汉语的基本句式的一种。 论朱德熙先生的语法思想(4):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1143.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