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献综述 >

民工荒用工荒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2)

时间:2022-04-17 19:39来源:毕业论文
蔡昉先生在《民工荒现象:成因及政策涵义分析》一文中,选择了从短期与长期、现实与理论、认识与政策相统一的角度切入,认为民工荒现象本质上是一

蔡昉先生在《“民工荒”现象:成因及政策涵义分析》一文中,选择了从短期与长期、现实与理论、认识与政策相统一的角度切入,认为民工荒现象本质上是一种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表现。随着中国人口进入低生育阶段,劳动年龄人口的增长已显著减慢,这意味着城市劳动力的供给方——农村劳动年龄人口的增长率也在减慢。文章更指出,2015年后农村向外转移劳动力已不能满足城镇用工需求,劳动年龄人口呈现负增长,比总人口负增长提前10余年,长期劳动力供求格局已经发生了变化(图1-2)。2009年以后经济复苏期间由于刺激性投资政策的推行,之前受金融危机影响而转移到中西部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恢复了生产动力,大批量订单的到来就会衍生对大规模用工的需求,中西部本身又是劳动力输出大省,更多的劳动力选择了留在本土,而减少了跨省就业,东南沿海地区的用工荒现象加剧[5];夏海勇在《透视“民工荒”——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态势的人口经济学分析》一文中认为,我国劳动力增长势头依然强劲,计划生育政策造成人口增长断层,影响了劳动力持续供给这一说法是不成立的。夏海勇指出,2005年我国15-65岁劳动年龄人口仍达8。88亿,

由于人口具有再生产的惯性作用,到2015年这10年间人口增长数量都会超过1000万人,所以从长期来看,我国劳动力过剩的趋势不会改变,用工荒的实质是“质量荒”,深层次来说就是“教育荒”。文章指出,高素质劳动者往往比低素质劳动者更好找到工作岗位,而且选择面较广,所以人员流动性较大,需求也更大,而低素质劳动者受限于受教育水平,只能从事一些重体力、低收入的工作,对市场适应力差参

[1] 闾定军。“民工荒”探源[J]。 特区经济 2004,12(10):131-132

[2] 章铮,谭琴。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就业效应———兼论“民工荒”[J]。中国工业经济2005,7(7):5-11

[3] 付继元,严燕飞。论民工荒与结构性失业[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2005,30(2):46-50

[4] 谢建社,朱明,谢蓬勃。“民工荒”挑战中国用工体制[J]。求实 2006,11(8):57-59

[5] 蔡昉。“民工荒”现象:成因及政策涵义分析[J]。开放导报 2010,1(2):5-10

[6] 夏海勇。透视“民工荒”——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态势的人口经济学分析[J]。市场与人口分析 2005,11(4):1-7

[7] 蒋文莉。劳工短缺背景下劳动密集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策略[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1,26(3):87-90

[8] 刘介斯。我国仍需重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J]。中国城市经济 2009,17(2):18-19

[9] 严燕飞。结构性失业的概念界定及类型研究[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3,16(5):39-42

[10] 周震虹,王晓国,谌立平。西方产业结构理论及其在我国的发展[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4,33(4):96-99

[11] 王小刚,鲁荣东。库兹涅茨产业结构理论的缺陷与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判断[J]。经济体制改革 2012,34(3):7-10

[12] 民工荒用工荒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2):http://www.youerw.com/wenxian/lunwen_92785.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