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献综述 >

林语堂《红牡丹》中女性形象文献综述

时间:2019-10-27 15:09来源:毕业论文
关于林语堂红牡丹中女性形象研究这篇论文,我经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前人的研究成果作出总结。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参考的文献资料,有一部分为我的论文提供了很多有用的

关于“林语堂‘红牡丹'中女性形象研究”这篇论文,我经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前人的研究成果作出总结。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参考的文献资料,有一部分为我的论文提供了很多有用的论据,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具体如下:41539
张振玉,台湾大学教授,著名翻译家。林语堂《京华烟云》、《红牡丹》、《苏东坡传》(原著是英文版)的翻译者。著有《翻译学概论》等。在所有翻译林语堂英文版《红牡丹》的版本中,张振玉先生翻译的一版是最好的,也是林语堂最满意的,更是广受读者喜爱的,所以我选择了张振玉先生翻译的这一版,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的《红牡丹》来读。张先生的翻译妙语连珠,通俗易懂,使我在读的过程中能很好地理解作者林语堂所要传达的意思。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我认认真真把这本《红牡丹》从头到尾读了两遍,边看边批注,这样我对自己的论文有了一个大概的思路,并且划出了原文中一些很重要的句子和段落,这些都将有助于我论文的写作,我也的确在后来的论文写作中引用了不少张先生翻译的句子。论文网
林太乙,1926年4月生于北京。是文学大师林语堂先生的次女,也是三个姐妹中唯一继承林语堂衣钵的人。她的散文篇篇如行云流水,不虚矫不夸饰,在稳重的文字中透着乐天幽默及清淡飘逸的处世哲学,流露自然迷人的风采。林太乙中英文造诣俱深,著有《林语堂传》。本书从林语堂小时候一直讲到林语堂逝世:求学(福建、厦门)、任教清华、留学(美国、德国)、任教(北大、厦大)、出国写书、抗战时期以及晚年讲座出书生涯,当然还包括他的家庭。林太乙的《林语堂传》,里面还引用了很多林语堂的语录和文章,这让我在读的时候不仅对林语堂先生的人生经历,也对他的思想等有了一定的了解,尤其是他的一些关于女性的思想,对我理解《红牡丹》中的三位女性形象有很大帮助,也让我对《红牡丹》所要传达的思想内容有了更清晰地认识。
王兆胜,现为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审,文学室主任,林语堂研究学会顾问。迄今为止,已出版《林语堂的文化情怀》、《闲话林语堂》等著作12部,发表有关林语堂的学术论文百余篇,其中部分文章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年度文学评论》等转载。我在收集资料的时候,收集到了王兆胜先生的几篇有关林语堂先生的学术论文,有《论林语堂的女性崇拜思想》、《紧紧贴近人生本相:林语堂的人生哲学》、《林语堂放谈文化人生》、《林语堂的文化情怀》,这几篇论文对我帮助真的很大,尤其是《论林语堂的女性崇拜思想》这篇论文,让我对林语堂的女性观有了一个更系统的认识,这使我对《红牡丹》中的三位女性形象性格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其他几篇论文让我对林语堂的道家思想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同时给了我分析《红牡丹》中女性白薇的一个新的角度。
施建伟,江苏苏州人。中华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名誉顾问,同济大学海外华文文学研究所名誉所长。著有《幽默大师——林语堂传》、《走向世界的幽默大师——林语堂》、《林语堂在大陆》、《林语堂在海外》、《林语堂廖翠凤》、《林语堂》、《林语堂研究论集》等,是我国现代研究林语堂的代表作家之一。我在图书馆借阅了《林语堂在海外》和《林语堂研究论集》这两本书,这两本书给了我很多的启发。《林语堂在海外》让我理解了为什么《红牡丹》是用英文写成,以及为什么《红牡丹》中的牡丹、白薇这两位女性的思想中会有一些西方的女性观,从而让我对这两位女性形象的认识更全面。《林语堂研究论集》让我对林语堂的研究现状以及《红牡丹》的研究状况有的一定的了解,这些前人的研究成果对我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林语堂《红牡丹》中女性形象文献综述:http://www.youerw.com/wenxian/lunwen_41620.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