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献综述 >

余华小说的创作风格文献综述

时间:2020-02-09 12:32来源:毕业论文
余华是八十年代先锋文学的代表人物。他的文学创作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0年代)实验先锋主义时期;第二阶段(1990年代)回归现实主义时期;第三阶段(1990年代以后)怪

余华是八十年代先锋文学的代表人物。他的文学创作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0年代)实验先锋主义时期;第二阶段(1990年代)回归现实主义时期;第三阶段(1990年代以后)怪诞现实主义时期。本文从这三个时期来分析他在不同时期的创作风格。因此本文围绕这三个时期的创作风格来收集资料并进行研读。44584

    关于这三个时期的创作风格,已经有众多学者对此进行探索和研究,在此次的论文写作中,我认真的阅读了以下有关余华创作风格的文献,现在简单的总结一下:

余华,杨绍斌:《我只要写作就是回家》(《当代作家评论》1999.1)。在该文中他认为,作家应当重视自己对世界的独特体验,突破日常经验的拘禁,进入无限广阔的精神领域;在人的精神世界里,一切由常识提供的价值都会摇摇欲坠,一切旧有的事物都获得了新的意义,生活中那些似乎不可能的事情也变得真实可信;

昌切,叶李:《苦难与救赎:余华90年代小说的两大主题话语》(《华中科技学学报》,2001.4)。 文章论文网将苦难与救赎概括为余华 2 0世纪 90年代小说的两大主题话语。进入 90年代 ,余华小说中的苦难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风貌 ,更多地体现为一种人生磨难和人生本原性悲剧。人在这样的苦难中不再是茫然不知所措 ,而是以“活着”的乐观和坚韧的生存态度从苦难中拯救自己 ,人在人性危机和沉沦中得到了救赎。苦难和救赎这两大主题话语还共同体现出余华小说所具有的在终极意义上的对人类的关怀

刘瑞花:《现实VS先锋—— 王蒙作品与余华作品的对比》(《山花》2010.4)。在该文中,作者将王蒙和余华的写作进行对比,从二者的主题、文类和审美方面将现实主义小说与先锋小说进行对比,了解王蒙和余华不同的写作风格。王蒙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始终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列,作品充满了活力和新鲜感,给广大读者以丰富的艺术享受。他的现实主义小说是中国传统小说的代表,常常以政治的眼光描绘当时的社会现状。与现实主义小说不同,先锋小说对传统文本进行了颠覆,它对传统的否定与颠覆正是从另一个完全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修正与完善。中国先锋小说家们以其超越的先锋精神和超群的观察领悟力,一直都在默默地观察人类生存的现实,余华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最大的特点是不为历史与经验而写,而是用写作创造崭新的历史与经验,还原历史与经验的真实含义。余华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成长起来的作家,他以其特有的思维方式、感觉方式、语言风格在先锋派作家中独树一帜。余华的文本无论是从形式上还是思想内涵或者艺术价值上,与同时期的其他作家的作品相比,都显示出独特的文本价值,也使他的文本在当今文坛上脱颖而出,别具一格。

郑孝萍:《余华小说精神探索的困境》(《学术交流》,2O12.2)。作者认为,余华每一部重要作品的出现,几乎都是一次腾跳,一次逾越,一次精神和艺术的攀援。但自《许三观卖血记》问世后,余华虽然写了大量随笔,直到十年之后,读者期待许久的第四部长篇小说《兄弟》才问世,而余华颇为自得的“巨著”,却遭遇了评论界的冷处理。原因何在?我想应该是余华的写作出现了难度。早在1992年,他便表达了这样的观点:一成不变的作家只会快速地奔向坟墓,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捉摸不定与喜新厌旧的时代,事实让我们看到一个严格遵循自己理论写作的作家是多么的可怕,而作家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在于经常的朝三幕四[。1]很明显,“使自己始终置身于发现之中”,就是余华的写作难度,他力图拒斥的是“一成不变”。余华力图拒斥的“一成不变”显然不是仅指形式。“我只要写作,就是回家。” 余华小说的创作风格文献综述:http://www.youerw.com/wenxian/lunwen_45834.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