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献综述 >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时间:2018-11-23 09:22来源:毕业论文
(一)国外文献综述 美国经济学家Viner提出的关税同盟理论认为:。关税同盟会产生的静态贸易效应分为贸易创造效应与贸易转移效应,这两者的共同作用产生了关税同盟效应。并且他

(一)国外文献综述    美国经济学家Viner提出的关税同盟理论认为:。关税同盟会产生的静态贸易效应分为贸易创造效应与贸易转移效应,这两者的共同作用产生了关税同盟效应。并且他认为经济一体化给成员国带来的效应有利有弊,贸易创造效应可带来专业化分工,有利于改善资源配置。贸易创造带来的是正效应,它使一国福利增加。而贸易转移效应为成员方增加了成本,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使一国福利减少。Viner最早开始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济效应进行研究,因此其理论一直被作为区域一体化经济效应研究的基石。30494
  此外,S.B.Linder(1961)提出:发展中国家间的贸易在理论上会产生的创造效应,在实际上无法达到预期的水平。其原因是南南合作的国家都是由发展中国家构成的,且发展中国家中还包括许多小国家。小国家的特征是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市场份额较小以及人均 GDP 较低,市场的狭小不利于贸易规模的扩大。并且,这些国家在经济结构上非常相似,这对于双方的贸易合作也十分不利。
  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开始建立时起,也有许多国外经济学家对此进行了研究。Chirathivat(2002)用1997年的数据进行分析,依据CGE模型,得出结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创建使中国和东盟 GDP 都产生了增长。也就是说,对中国和东盟各个成员国都有积极的效应。并且作者指出,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中国将需要更多原材料的进口,而东盟恰好能提供这些资源。 Guilhot (2010)对比研究了从1985—2007 年三个自贸区的贸易效应,包括日本—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韩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并且作者在研究模型中加入了文化相似度、国土面积等变量,但最终发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创造效应与另两个相比较小。论文网
(二)国内文献综述
东盟—中国经济合作专家小组 (2001)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这是最早关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分析的研究报告。该小组采用CGE模型进行模拟,得出的结论认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产生贸易创造效应,它将分别使中国和东盟的GDP 增长0.3%和0.9%以及使出口增长 55.1%和 48.0%。
  黄新飞,欧阳利思,王绪硕(2014)利用2004—2010年中国与东盟 7 国以及 17 个主要贸易伙伴国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贸易创造效应比贸易转移效应大。并且贸易转移效应每年都在不断减弱,减弱的比例是3.27%,但贸易创造效应却没有明显变动,因而随着时间增长贸易创造效应会大于贸易转移效应。
程伟晶,冯帆(2014)选用的是从1995—2011年来东盟十国和其他十个参考国家面板数据。作者发现,如果一个国家加入自由贸易区后,它在某类产品上的比较优势与它在整个世界贸易中的比较优势有变化,那么在该类产品上就会产生贸易转移效应;但是若情况相反,那么在该类产品将不会产生贸易转移效应。在观察中国和东盟之间的实际情况后,作者认为自贸区内会产生比较大的贸易创造效应,不产生贸易转移效应。
陈磊,曲文俏(2012)主要分析的是机电这个具体行业。其分析是从自2004 —2009年总体实施效果来看的,所得出的结论为CAFTA 的建立具有一定的贸易转移效应,但是贸易创造效应更明显。而贸易创造效应较大的原因是,在自贸区建立之初,由于政策力度较大以及成员国对其重视程度较高,因此双方的贸易往来较多。虽然后来金融危机的产生也使双方贸易有所下降,但金融危机之后贸易创造效应又开始出现了上升。与此同时,自贸区没有明显的贸易转移效应出现。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http://www.youerw.com/wenxian/lunwen_26222.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