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献综述 >

小学生心理健康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时间:2018-10-21 20:07来源:毕业论文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根据去年我国统计局公布的信息,2014年我国有9360万小学生。这一庞大的社会群体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面临许多心理困扰、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由于存在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根据去年我国统计局公布的信息,2014年我国有9360万小学生。这一庞大的社会群体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面临许多心理困扰、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由于存在依据的差异,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心理健康标准作出了多种的衡量标准。29427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和米特曼(Mittelman)提出了心理健康的十个标准:“(1)具有适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对个人成就有价值感;(2)有适度的自我批评,不过分地夸耀或苛责自己;(3)生活目标、理想切合实际;(4)能与现实环境有较好的接触,能容忍生活中的打击,无过度的幻想;(5)能适度地接受个人的需要,并有满足自身需要的能力;(6)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动机和目的,并能适当估计自己的能力;(7)人格保持完整也和谐,个人价值观随社会变迁而改变;(8)生活目标切合实际;(9)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适应环境的需要而改变自己;(10)在团体中,人际交往和谐,重视团体的需要,并在遵守团体原则下,保持个性,有个人独立的意见和辨别善恶是非的能力。” [ ]论文网
我国的教育工作者和学者们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1)有自信心;(2)对学校生活感兴趣;(3)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互动;(4)有良好的心理适应性。
综上所述,笔者根据我国小学生的情况,归纳五条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1)身体、智力和情绪的协调;(2)自知与自信;(3)学习热情和学习高效率;(4)适应社会生活,乐于与人交往;(5)良好的行为习惯。
 2、 关于我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
目前,我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还处于“初级阶段”,对于心育尚没有标准、统一的要求。由此,许多专家学者心理健康教育的不同模式进行了研究并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
第一种:学校教育模式。肖新燕、刘刚(2007)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和邵丽娜(2014)在《当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中指出,因为大部分学校缺少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师资配备,出现“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化倾向”和“一定的学科化倾向”[ ],他们强调要转变“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德育教育”[ ]的观念,将德育和心育的概念区别清楚。
第二种:家庭教育。赵华(2012)在《家庭呼唤心理健康教育》一文中认为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独特的作用,是学校和社会教育所无法取代的。而“家庭教育又是当前教育最为缺失、最为薄弱的环节”[ ],父母由于教育观念和教养模式的问题,或由于自身教育知识的缺乏,导致家庭教育的失败。陷入了“重智力培养”,轻身心教育;“重物质需求,轻精神需求”;“缺少沟通”;“娇惯溺爱,包办代替”及“粗暴对待孩子”[ ]的误区。容易使孩子形成骄横自我、疏懒散漫或者胆小自卑、消极、懦弱的人格特征和自制力差、异常波动的情绪、有攻击倾向、容易受到诱惑等心理倾向。
第三种:社区教育。田圣政、李景在《我国社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究》中强调了我国开展社区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重要性和迫切性,探究了当前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在社区领域的现状:其仍旧沿用过去医学体系下个体治疗模式进行咨询和辅导,及这一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机制不够健全;服务模式单一,偏重于个体;社区工作队伍专业素质偏低;资金投入不足等。
综上所述,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来自学校、家庭和社区三方面的影响。由于三者教育的不同价值取向及学校教育的封闭性,使其相互脱节和分离。这种情况下,社会工作的介入具有很大程度的必要性,它作为进学校、家庭和社区的纽带能够帮助促相互联系与协作,充分发掘教育资源和力量,弥补单方面的教育缺陷和不足,使三者形成一体化的教育系统。 小学生心理健康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http://www.youerw.com/wenxian/lunwen_24671.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