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献综述 >

丁二烯工艺设计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6)

时间:2017-01-10 13:15来源:毕业论文
综上所述,一种溶剂的各种性能对工艺的影响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不能只从其选择性和溶解度来判断该工艺的优缺点。从目前的性能比较来看三种溶剂的


    综上所述,一种溶剂的各种性能对工艺的影响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不能只从其选择性和溶解度来判断该工艺的优缺点。从目前的性能比较来看三种溶剂的性能都能满足萃取精馏的要求。

1.3.2技术水平
通过上述三种工艺流程的技术分析,可以看出,如何通过工艺条件和流程的合理安排,充分利用各工艺溶剂的优点,减少其缺点的影响是体现工艺技术水平的关键。目前这三种工艺在流程上都有了比较合理的安排,因此都有较好技术经济指标如表1.3。
表1.3 已工业化生产技术工艺比较
项目名称    NMP      DMF    ACN
厂商      德国BASF公司      日本瑞翁公司      日本JSR公司
丁二烯产品质量纯度/%
    98.8~99.9      ≥99.8      ≥99.5
炔烃含量/mg•kg-1
    <20
    <20     <500
丁二烯收率/%
    98~99      ≥98     97~98
装置设备相对台数
    100     125     >100
 单位消耗冷却水/t•t-1
    182
     300     230
电/kwh•t-1
    135
     140     64
蒸汽/t•t-1
    1.587
     2.58     1.9
溶剂/kg•t-1
    0.25     1.25     0.37
1.3.3生产成本
    美国1993年三种丁二烯生产方法的成本比较见表1.4。从表可见这三种工艺的生产成本基本相当,其中以ACN的总成本最低。
生产方法
    ACN  
    DMF     NMP
原料    48.4     48.4     48.4
副产
    28.2     27.7     27.9
装置    3.7     2.4     2.0
劳务    1.3     2.2     2.2
其它生产成本
    9.7
    12.3
     11.9

总生产成本    34.9     37.6     36.6
表1.4 美国1993年三种丁二烯生产方法的成本比较(美分/kg)
1.4 工艺技术新进展
1.4.1 炔烃选择性加氢技术
    由于裂解原料裂解深度增加,副产C4馏分中炔烃含量增加,导致丁二烯生产装置二萃塔超负荷,操作困难。为达到炔烃脱除指标,导致溶剂量增加,回流量增加,丁二烯损失增加。1984年美国DOW公司开发的C4选择加氢除炔烃(KLP)技术实现工业化,C4进入萃取精馏塔前先经过选择性加氢除炔烃[34],这样省掉了二萃系统,能耗降低了15%,丁二烯收率达99.8%,炔烃总含量不大于5×10-6[17]。1990年,DOW公司将该技术转让给UOP公司[1]。法国石油研究院也开发成功裂解C4馏分炔烃选择性加氢技术[35]。
    近年来,美国UOP和BASF公司又共同开发了一种联合工艺,即将UOP的KLP炔烃选择加氢工艺[36]与BASF公司的丁二烯抽提蒸馏工艺结合在一起,先将C4馏分中的炔烃选择加氢,然后采用抽提蒸馏技术从丁烷和丁烯中回收1,3-丁二烯[37]。该工艺的优点是:丁二烯产品纯度,收率高,公用工程费用低,文修费用低,操作安全性高。目前国外已经有10多套C4馏分选择加氢除炔的装置,运行效果良好。 丁二烯工艺设计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6):http://www.youerw.com/wenxian/lunwen_2115.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