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献综述 >

郊野公园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2)

时间:2018-07-12 10:15来源:毕业论文
另外还有一些学者从游憩者角度对郊野公园进行了研究。尚风标等分析了 国内外 郊野公园研究之后,选择以游憩者需求为切入点,经调查分析,得出基于


    另外还有一些学者从游憩者角度对郊野公园进行了研究。尚风标等分析了国内外郊野公园研究之后,选择以游憩者需求为切入点,经调查分析,得出基于游憩者需求的郊野公园开发条件,以及构建开发体系的优尔个要素[27]。孙琴针对郊野公园里游客的游憩行为对吴淞口炮台湾公园进行了调研,得出游客构成及主要活动,由此分析了游客的审美倾向,以及对服务设施的需求[28]。刘传安等人通过对游憩者游憩特征、动机的研究,选取南海子郊野公园和东坝郊野公园为研究样地,结合实地调查中游憩者反馈的信息,对游憩者的游憩动机进行了分析。他认为郊野公园的建设者应该了解公园中游憩者的游憩动机和偏好,改善公园的建设设施项目、改进管理,以更充分地发挥它的游憩功能[29]。方家等人认为当前中国郊野公园规划研究在供给(Supply-based)领域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方法,但对基于居民需求(Demand-based)的规划方法关注不足,使郊野公园在类型选择、选址、票价制定方面缺少自下而上的量化依据。他们使用叙述性偏好(SP)法,探讨了上海居民对不同配置郊野公园的选择偏好[30]。
   (3)从地域特色角度进行的研究:林楚燕认为郊野公园是根植于某一特定地理区域、生态及文化资源条件下的绿色生态本底环境和生物生长生息的场所。地域性对于这样一个特定场所的意义就在于人类对所栖居环境的存在性、原生性的认同、尊重、保护以及良性的干扰,同时也在于教育与规范人类在大自然中的意识观念与行为活动。她以“地域性”为切入点,对郊野公园的理论及规划内容进行了研究和总结,并就如何营造有地域特色的郊野公园展开讨论,建构“体现地域性郊野公园的理论框架”,最后落脚于深圳马峦山郊野公园,以实例分析来验证理论框架的合理性[31]。李杰认为,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开始积极新建郊野公园,但大多数郊野公园规划设计只是简单的以风景区或城市公园为参照,郊野公园规划设计出现一定的雷同和相似。解决郊野公园雷同性的方法较多,基于地域特色的郊野公园规划设计是重要的解决方法。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基于地域特色的郊野公园规划设计策略,从自然条件和历史文脉的角度出发。结合杏花村郊野公园的规划实际项目对规划方法做了进一步的论证[32]。刘书曼提出郊野公园应充分结合当地文化语境,利用景观小品展现地域文化,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郊野公园景观设计进行展望,走出一条适合本身地域特色的郊野公园景观设计的道路[33]。
   (4)从城市地理学角度进行的研究:丛艳国认为郊野公园对城市绿色空间可起到有效的调控作用,以绿色空间为导向,通过“郊野公园”构筑城市发展的生态安全格局,由此引导城市的开发时序。她还提出应先景观生态规划,再构建郊野公园空间格局,最后进行城市规划建设[34]。吴桂萍等认为郊野公园是城市自然保留地的重要类型,它具有生物多样性价值、种质资源价值、游憩价值以及教育和研究价值[35]。张公保分析了郊野公园的特点,认为其在城市绿地系统中能起到促进自然保育、满足游憩需求、保护城市生态和控制城市蔓延的作用[36]。刘晓惠从开放空间和公共风景资源保护的角度,探讨了郊野公园的土地获得模式及选址、规划策略,认为应协调好国家、集体和个体三方的利益关系,以充分发挥郊野公园连接城市与郊区一体化发展的作用[37]。
   (5)从评论及综述方面进行的总结:郊野公园的建设和研究引起了一些学者的思考。陈敏等从城市的发展趋势、社会学和经济学的角度展示了建设郊野公园的意义,上海外环线林带和郊区林业的发展为上海郊野公园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他认为未来仍需重点研究上海郊野公园的系统理论、关键技术以及建园模式和机制[38]。王晶慧等从郊野公园的功能研究、与城市空间关系的研究、旅游开发研究、规划管理方法研究、策略研究等几个方面,总结讨论了国内郊野公园的相关研究状况[39]。洪崇恩从历史文化视野品评了郊野公园建设之风,认为在政治力助长下的经济之风,一旦离开了文化的精细研判和把握,便往往会出现偏差,最终将导致劳民伤财的结果,他提出要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郊野自然和郊野文化的保护和科学利用上 郊野公园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2):http://www.youerw.com/wenxian/lunwen_19554.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