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献综述 >

金融脱媒相关研究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时间:2018-03-07 11:03来源:毕业论文
国外方面,Donald D. Hester(1969)最早提出金融脱媒的概念,他认为银行和一些金融机构的一项职能是金融中介即作为最终的储蓄者和投资者交易的中介,而金融脱媒是资金的融通绕过这些金

国外方面,Donald D. Hester(1969)最早提出“金融脱媒”的概念,他认为银行和一些金融机构的一项职能是金融中介即作为最终的储蓄者和投资者交易的中介,而“金融脱媒”是资金的融通绕过这些金融中介直接进行交易。19359
Hamilton(1986)则定义金融脱媒为企业不通过银行以及其他金融中介在市场上借款的行为。
Smith(1991)从交易成本的角度分析金融脱媒产生的原因,认为金融中介具有提供流动性、降低风险的能力,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在相同作用下会考虑交易成本的大小,大型企业绕过金融机构而直接通过资本市场融资的交易成本要比间接融资的成本低的多。
国内方面,林晓楠(2006)则是认为“金融脱媒”一般指的是资金不通过商业银行这个金融中介而从资金供给方直接输送到资金需求方。
任永开、冉晓燕(2006)认为金融脱媒是一种金融现象, 是“脱离了”银行这个传统的“金融媒介”的资金融通的形式, 是资金脱离银行这个信用中介所进行的直接融资现象。
李军(2006)认为“金融脱媒”,又称“非中介化”,是指资金的融通、支付等活动更多地是直接通过证券市场来进行,因此降低了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传统中介在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程度。
唐旭(2006)分别从狭义和广义两个层次对金融脱媒进行了定义:狭义的金融脱媒是指在由于存款利率上限的管制,存款机构的存款资金流向货币市场工具的现象;广义的金融脱媒则不仅指存款资金流向高息资产,而且还指资金使用方不经过金融中介, 直接在货币市场发行短期债务工具的行为。
陈曦(2008)认为“金融脱媒”是因为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以及投资工具的多样化, 企业融资渠道拓宽, 居民投资理财需求旺盛。
买建国(2006)认为“金融脱媒”是因为经济市场化和证券市场的发展、金融改革的加速、电子网络金融的发展使得对传统的金融中介依赖性将会大大减弱。
韩莹(2007)认为“金融脱媒”主要原因是:一是政府的积极推动是金融脱媒的直接动因,二是股票市场的发展进入重大的转折期,三是国外各大基金、财团的资金大量进入中国,不仅使公司客户在银行的存、贷款量分流,而且开始替代银行来提供财务顾问、融资安排等金融服务,已对银行业务造成了强有力的冲击,四是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加快推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金融脱媒的深化。
陆岷峰,任亚军,施勇(2008)认为随着金融改革的逐步深化, 我国股票和债券市场的制度性变革方向已将近完成,基本上解决了制度性问题, 资金的结构发生变化, 直接融资比例逐渐上升, 而以银行信贷为主的间接融资比重下降, 银行的媒介作用也就趋于萎缩。
骆旭曼(2007)认为我国正处于经济金融体制转轨时期,这个时期的金融脱媒也就体现出浓厚的“转轨”色彩:一是需求脱媒强于供给脱媒,二是短期需求脱媒强于长期需求脱媒,三是长期供给脱媒弱于短期供给脱媒。
宋方(2006)认为随着金触业改革的全面深入以及对外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外部环境正在发生着重大变化。一个非常突出的表现就是债券、股票等直接融资替代市场以及货币、证券基金等新型理财投资金融产品的发展使得商业银行作为传统融资中介的地位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
2  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和对策
国外方面,Hendershott(1971)从宏观经济角度分析了金融脱媒的影响,认为金融脱媒的发展对整个金融结构造成一定的冲击。
Nissen(2000)等人的研究表明,金融脱媒不会使金融机构(银行)的媒介作用消失,相反会促使各种媒介更好地发挥自身功能,使新的中介机构不断地被创造出来,形成了脱媒校正效应。 金融脱媒相关研究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http://www.youerw.com/wenxian/lunwen_10678.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