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献综述 >

政府流浪儿童救助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时间:2017-06-28 21:33来源:毕业论文
关于政府在流浪儿童社会救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前人也做了很多的研究。王久安、张世锋、张安齐(1999)认为经费缺乏、部门协调困难和安置困难是当前流浪儿童救助工作的主要难题

关于政府在流浪儿童社会救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前人也做了很多的研究。王久安、张世锋、张安齐(1999)认为经费缺乏、部门协调困难和安置困难是当前流浪儿童救助工作的主要难题。马建华(2002)在总结山东省救助保护工作时认为,对流浪儿童的救助存在着三方面的问题: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各部门间协调困难;经费不足。陈晨(2004)认为流浪儿童问题不仅仅是流浪-救助-遣返的模式,还是因为该群体本身存在的心理问题。鞠青(2004)认为制约流浪儿童救助的瓶颈问题有:1、自愿求助和强制救助的争议;2、救助机构普遍面临资金、设备、人力不足的问题;3、机构内的集体养护易造成儿童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性问题;4、矫治方法的专业化问题;5、如何安置流浪儿童?6、有关流浪儿童的法律法规的不健全,现行的《救助管理办法》没有就流浪儿童的特殊性做有别于成年流浪人的救助措施。王水雄、李伟(2005)从流浪儿童“撒谎”的问题入手,对我国现行的救助制度提出了质疑,比如救助机构工作目标过于偏重“找家”,而忽略了与流浪儿童之间关系的深入了解,他们认为对无家可归的儿童进行强制救助是不合理的。张齐安、杨海宁(2002)认为,对流浪儿童救助保护的福利性质的认识不足,救助机构尚未纳入各地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是困扰流浪儿童救助事业进步的全局问题。王思斌教授(2005)研究认为,我国当前在流浪儿童保护系统的能力建设上存在着缺陷,软性制度长期落后。比如如何尽快接触流浪儿童并对之实施救助,如何对不同类型的流浪儿童进行甄别并实施适宜的救助,如何立足流浪儿童的长远生活将他们转移出机构等。10868
关于流浪儿童救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面对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中存在的这些问题,社会各界也是做了很多的研究,提出了各种建议和对策。在这些建议和对策中有很多共性的内容,王久安、张世锋、张安齐(1999),张齐安、杨海宁(2002)、冉崇谦、唐花碧、文兰(2002)鞠青(2004),刘洪波、陈世芳(2005),王思斌(2005),李志君(2005),魏金环、徐成、卢尽丽(2005)等,笔者将这些内容归纳为三个趋势:1、专业化:提高机构服务水平,引入专业服务,社会工作专业作用突出;2、合作化:加强与国内科研机构的合作,与国内NGO、 慈善组织的合作,引入民间力量;3、制度化:完善社会福利体系,加强政府部门间的合作,加大儿童保护立法力度,做到有法可依。
除了以上共同点外,还有不少作者针对个别问题提出独特的建议,比如:童晓频、陈云娥、肖广英(1994)在对广州流浪儿童救助调查后提出了三点具体的建议:提高家长素质,学校切实负起教育的责任,成立专门机构落实教育挽救工作。鞠青(2004)针对是否该对流浪儿童进行强制救助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深化对流浪儿童的实证研究;救助流浪儿童应以尊重儿童为前提,不应绝对强制,也不放任自流。王水雄、李伟(2005)在研究了流浪儿童“撒谎”的问题后,建议有关部门应该给被救助过的流浪儿童提供适当的身份证明,以保证他们以后的谋生能力,同时应该建立一种让流浪儿童有更多选择的救助模式。针对流浪儿童救助体系不健全的问题,武新、于翼、武文裴(2005)在借鉴了瑞典儿童福利服务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在中国建立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基础的流浪儿童救助体系,并指出目前建立流浪儿童救助体系的当务之急是进一步建立和健全儿童福利政策法规及制定儿童福利政策的实施细则。针对流浪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陈晨(2004)提出建立类似学校的保护教育机构和类似家庭的生活模式进行矫治;而宫一栋(2006)在总结了宝鸡儿童救助保护中心与国际人道主义组织无国界医生合作经验后,建议聘用专业心理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对流浪儿童进行心理治疗。薛在兴(2005)针对流浪儿童受社会排斥的问题,提出要消除排斥,必须以文系流浪儿童的社会联结为核心,尤其是文系儿童健全的家庭,并建议:建立多子女补助制度和家庭早期干预制度,改革我国目前的流浪儿童遣返制度;同时,还应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包括:改革教育制度,改革家庭收养制度,改革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办法,大力培育非政府组织,改变舆论导向。 政府流浪儿童救助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http://www.youerw.com/wenxian/lunwen_10051.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