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电子通信 >

基于FPGA的DDS函数信号发生器设计(3)

时间:2021-12-22 21:19来源:毕业论文
频率合成技术发展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有学者根据相位负反馈原理提出了一种新的频 率合成理念:间接频率合成,该技术目前广泛运用于大规模数字视

频率合成技术发展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有学者根据相位负反馈原理提出了一种新的频 率合成理念:间接频率合成,该技术目前广泛运用于大规模数字视频图像处理系统中的多种 频率源。它的核心原理是相位负反馈,即锁相环技术[2],指在合成过程中利用反馈原理锁定 谐波上特有的频率点,使外部输入的参考信号能够控制环路内部的振荡信号的频率和相位[3]。 设计的性能良好的锁相环频率合成器(PLL)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输出信号具有和频率源相 似的高频率、精度和稳定性,但是由于信号经过锁相,其频率转换速度低,不能满足高速的 要求,因此为改进这一技术的局限性,工程师们又引领了一个新的频率合成的时代。

1971 年美国学者 J。Tierney,M。Rader,B。Gold 在知名期刊上发表的名为 A Digital frequency

synthesizer 的文章,首次提出了直接数字频率合成(Direct Digital Frequency Synthesis,简称 DDS)理论的概念[6],然而,受当时微电子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以及电路发展的规模、 工艺水平的限制,DDS 技术并没有一块发展的空间,一直被局限于理论推导层面。直到 21 世纪,电子工程领域的实际需求和数字集成电路技术的工艺水平日趋成熟,让 DDS 技术逐渐 崭露头角,它的优越性也吸引了更多学者的关注。DDS 技术具有高速频率转换的能力,输出 信号的相对带宽较宽,高度的频率分辨率和相位分辨能力,输出相位连续,支持可编程数字 化,且能同时输出正交信号,这些优势使 DDS 技术逐渐遍布大部分频率合成器的市场。

近年来,通信、微电子、数字信号处理等领域的发展突飞猛进,带动了传统行业的创新。 同时,各领域对所需的电路系统的稳定性、抗损性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而频率合成器作为系 统的重要部分需要在频率分辨率、效率、频率间隔等方面满足特定的参数指标。在众多频率 合成方法中,DDS 技术凭借其具有的优点受到诸多研究人员的青睐,市场前景广阔。如今, 在通信、国防、航空等对信号稳定度、精度及频率分辨率有较高要求的特定领域,往往采用 的是基于直接数字频率技术的合成器。但伴随着这些显著优点的是 DDS 其自身决定的比较明 显的缺点:一是系统输出信号的杂散较大,二是输出信号的带宽不够大。是以怎样通过理论 论证及实践来最大程度的减小杂散信号,提高 DDS 的性能并获得较大的带宽成为当下研究人 员迫在眉睫的课题。

1。2    DDS 技术的研究现状

1。3 基于 FPGA 实现 DDS 的可行性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 FPGA),其本质是大规模的可 编程专用集成电路(ASIC),基于这一特点,传统的只具有固定的控制方式的 DDS 芯片就能 在硬件上得到改善。FPGA 器件极大程度地解决了传统定制电路的不足,又能有效克服原可 编程器件的门电路数有限的缺憾[4]。其特点主要有:集成度高密度高,规模扩大化,开发过 程投资小、周期短,可反复编程、擦除,保密性好等,尤其是 FPGA 低成本器件越来越广泛 得占有市场,且 FPGA 支持现场编程修改和调试这一特点使得用 FPGA 来实现 DDS 硬件电路 成为研发者们的首选之一[4][8]。

FPGA 的可编程特性是由其内部的 RAM 中存放的程序所决定的,当用户想要配置不同的 模式时,只需对其内置的 RAM 进行编程即可。若想要修改 FPGA 的功能,只需要更换一片 通用的 EPROM 编程器对其功能进行编写即可。这样一来对于同一片 FPGA,若其内部存储 的内容是不同的编程数据,就意味着该芯片能够实现产生不同的电路的功能,足以见得其使 用的灵活性。将其应用到 DDS 中,一旦改变 ROM 查找表中的数据系统就能实现产生任意的 波形。根据用户需求的不同,FPGA 的功能设计也相应变化,可复杂可简单,另外基于 FPGA 的 DDS 芯片相对于传统 DDS 芯片来说其成本大大降低,这也提升了该设计理念的可行性。 基于FPGA的DDS函数信号发生器设计(3):http://www.youerw.com/tongxin/lunwen_86991.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