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生物论文 >

白术致病真菌的分离与鉴定(3)

时间:2023-09-07 19:58来源:毕业论文
近几年来,白术病害问题日益突出。农民对于化学农药的不合理使用从而造成的农药污染和药品残留超标,以及引发病菌的耐药性等问题,对药材的安全生

近几年来,白术病害问题日益突出。农民对于化学农药的不合理使用从而造成的农药污染和药品残留超标,以及引发病菌的耐药性等问题,对药材的安全生产和食用者的健康都造成重大隐患。所以,如何正确识别白术植物病原菌,从而对其进行无害化治理,进一步提高药材的安全卫生质量,最终达到最佳药理品质,是当前白术病害防治研究工作的重点。

就目前而言,更多的中药材种植者还是利用传承下来的分类鉴定方法去鉴别致病真菌。然而由于不同地区独特的环境影响,对于鉴别结果会造成很大的干扰,往往得出与事实不相符的结果。最终再通过错误的杀菌剂,不仅没有办法杀死致病菌,还会加重中药材植株的“病情”。而且更会进一步加强致病真菌对于药物的抗性和药材中中药含量的残留。这对于中药材的质量,带来的经济收益甚至人类自身的安全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伤害 [6]。因此,我们不能只通过普通的形态鉴定来识别致病菌。通过查阅资料可知,常用于真菌鉴定的内转录间隔区1(ITS1)和内转录间隔区2(ITS2)是中度保守区域,其保守性一般会呈现出种内差别不大,种间会有明显的不同的特点。ITS所呈现的该种特点能够很好的被科学家利用,用来鉴别真菌等微观的物种在分子方面的鉴定辨别,甚至包括通过实验数据来分析了解一些种间菌群的系统发育关系,当然也包括少量种内差异明显的物种。由于ITS的序列的一个独特性、特殊性,同时实验分析能够可以很好的去区别真菌种间的差别,且由于ITS序列长度相对较小,容易扩增,分析起来也很容易,现在被越来越多的科学家用来鉴别真菌[7-9]。

本研究采用ITS-PCR 技术,并结合形态特征和光学显微结构观察方法对白术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并结合科赫氏法则进行致病性实验,阐明新病害特征及其发生发展规律,从而实现对浙江地区药用植物病害的系统认识。本研究成果将极大有助于广大药农简便、快速、准确地诊断浙江省内白术真菌病害,科学合理地进行病害防治,实现药用植物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推动我省药用植物生产的健康持续发展,促进中药材品质的提高。

2 白术致病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材料论文网

植物材料:感病植株于2016年7月采自浙江省磐安县中药材种植基地,通过对大部分的白术植株的观察,采集表现为叶片及叶尖枯萎皱缩、叶片表面有深褐色病斑等症状的白术病株。

培养基:PDA(Potato Dextrose Agar)培养基,又称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配方:土豆(马铃薯)200 g,葡萄糖20 g,琼脂15 g,在自然PH条件下用蒸馏水定容至1000 ml)[10]。

培养基:PDB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液体培养基)。

配方:土豆(马铃薯)200 g,葡萄糖20 g,蒸馏水定容至1000 ml。

PDA培养基基础配置步骤:

[1] 称量和煮沸

按照正确的配方取适量的马铃薯于桌面,用刀削去土豆皮。将去皮土豆切成

2 cm×2 cm 的正方形小块。将小块置于已准备好的锅中,加入过量的蒸馏水。打开开关,大火将水烧至沸腾,并持续沸腾20 min左右,保证锅中的水没有干涸。当土豆处于比较软糯的状态时,关火。准备量杯,用2层纱布置于量杯口处,用皮筋固定,随后将锅中煮沸的液体通过纱布过滤。收集处于两倍中的滤液,将纱布上的过滤残渣丢弃。若滤液体积未到1000 ml则用蒸馏水补充至相应体积。 白术致病真菌的分离与鉴定(3):http://www.youerw.com/shengwu/lunwen_195928.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