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经济论文 >

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路径选择(3)

时间:2022-08-29 21:56来源:毕业论文
1。计划经济时期(1949年至1978年) 建国初,我国经济十分落后,生产力低下,国民生产总值不高,再加之人口众多,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整个国家经济

1。计划经济时期(1949年至1978年)

建国初,我国经济十分落后,生产力低下,国民生产总值不高,再加之人口众多,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整个国家经济处于百废待兴、一片混乱的状态。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对金融市场进行集中的管理和控制,对外汇市场采取指令性计划。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3年),鉴于当时进出口贸易中以私营企业为主,国营企业甚少,而且国内物价波动比较大,所以我国调整外汇收支的主要方式是机动调整法。主要通过支持出口、联系侨汇和由收定支的方式来积聚外汇,对外汇集中管控,以此来调整经济,支持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而在确定人民币汇率时,以出口比价为主,又兼顾进口比价,同时参考侨汇购买力平价。这样确定汇率的方法,既可以对进出口贸易进行调整,同时又可以兼顾侨汇的聚集。1953年,随着国民经济恢复工作的完成,进入了计划经济时代, “第一个五年计划”在此基础上开始实施。计划经济下,由于对外贸易由国营公司专门管理,外汇业务由中国银行统一经营,逐渐形成了高度集中的外汇管理体制。在高度集中、指令计划的外汇操作下,使人民币汇率逐步脱离进出口贸易的实际形成了汇率高估[2]。论文网

2。经济转轨时期(1979年至1993年)

所谓经济转轨时期是指经济的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其型态由一种体制向另一种体制的转变时期,它是经济型态的一种质的改变。1979年是改革开放的第一年,是建设社会zhuyi现代化的开始,是我国经济由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向社会zhuyi市场经济转变的开端,标志着我国经济开始转轨。在这一时期,我国的汇率改革也在随着经济改革的进程而不断推进。具体说:(1)实行双重汇率制度。对贸易使用内部结算价,对非贸易则采用公布汇价。1985年第一次汇率并轨之前,其官方汇率均按照这种双重汇率确定。1985年随着内部结算价的取消,人民币实现了第一次汇率并[3]。当时汇率比价为,1美元兑换约2。8元人民币。(2)参考内外物价变化,以调整官方汇率。这一时期,由于内外物价的变化较大,官方汇价经过多次调整。至1990年底,1美元约兑换4。8元人民币。(3)官方汇率市场与外汇调剂市场共存。1980年10月,随着中国银行外汇调剂业务和额度借贷业务的开办,外汇调剂市场初具雏形。随后,沿海各大城市着手开办外汇调剂中心,外汇调剂制度在全国各地也开始实施,由此外汇调剂市场逐步建立起来[4]。这形成了事实上的官方汇价和外汇调剂价的双重汇率制度。这期间人民币汇率不断下调,如图1所示,从1979年的1美元兑换约1。49元人民币,到1993年底调至1美元折合约5。8元人民币,使计划经济时期的汇率高估问题逐步得到调整。

图1 1979年至1993年美元兑人民币汇率走势图

注:以上数据源于国家外汇管理局http://www。safe。gov。cn/

3。社会zhuyi市场经济建设初期(1994年2004年)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宏观调控的加强,社会zhuyi市场经济改革拉开了序幕,在社会zhuyi市场经济改革的初期,汇率制度的改革也在向前推进。(1)人民币实现第二次汇率并轨。随着汇率改革的推进,在1994年对汇率制度作了重大调整,结束双重汇率制度,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度,以单一汇价来代替官方汇价和外汇调剂价的双重汇价,实现了人民币的第二汇率并轨[5]。同时着手建立外汇交易中心,1994年1月8号,我国首家外汇交易中心-深圳外汇交易中心成立,从而严密了外汇交易的监管。这一时期人民币汇率高估问题得到彻底解决,自1994年起1美元约折合人民币8。6元,并且此后很长一段时期比价均保持在8元左右。(2)特殊经济时期实行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1997年东南亚地区发生严重的金融风暴,致使该地区政局动荡、经济萧条,各国货币纷纷贬值,中国为维护区域经济和金融的稳定,以负责任大国的姿态,依然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坚挺,对汇率制度作了新的安排,实行单一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如图2所示,这一时期经过第二次汇率并轨的调整,形成事实上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至此人民币汇率保持着稳中有升的姿态[6]。 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路径选择(3):http://www.youerw.com/jingji/lunwen_98671.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