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孟子生态思想的当代价值(2)

时间:2021-12-21 09:52来源:毕业论文
孟子主张人们首先要认识大自然。他说: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 肯定了与人相对存在的自然外物的多样性和差异性,表明了客观存在的自然万物并非以整

“孟子主张人们首先要认识大自然。他说: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 肯定了与人相对存在的自然外物的多样性和差异性,表明了客观存在的自然万物并非以整齐划一的形式存在,需要人们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去探察、去体会和认识。[2]”“物之不齐,物之情也”表明了客观存在的本质是不存在统一的形式,需要人们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探索。认识自然事物之间的差异,强调客观事物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自然和谐共生的特点和规律。孟子认为,牛羊想要茁壮成长,必须有丰富的草料以及良好的放牧。丰富的湿地有利于植被茂盛,植被茂盛有利于生存的野兽,因此沛泽和野兽形成相互依赖,相互制约,不可分割,和谐共生的有机统一。有了认知的基础便能产生感情的羁绊,对事物的认知是孟子仁爱思想的前提。

“对事物的仁爱是孟子仁思想的重要体现,这种博大的仁爱之心也是其生态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在动力。[3]”首先孟子认为人与飞鸟禽兽是有区别的,“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4]”区别在于人是会进行感性的思考的,人的感性便体现在人所具有的同情之感、怜悯之情,这样的感情不该仅作用于人,还应该作用在“物”。这些思想表达了孟子思想中对飞鸟禽兽即动物的恻隐之情,提倡关心与保护动物,也说明了对自然万物的爱护是孟子环境保护思想的核心内容。

2。时养

其次,孟子认为事物之间所形成的和谐共生、相互依赖的有机统一不应该被打破,更应该得到合理的保护。这就是孟子对其他先秦诸子所阐述的“时养”的思想观念。“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檀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5]”孟子通过这段话引导梁惠王治理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保护水生动物的自然资源。孟子指出,作为一个君主,如果不去干涉农业收获,食物不会供不应求;如果你不使用细网捕捉大湖深池,鱼类水产品不会变得短缺;如果木材伐木者砍树符合季节,木材也不会缺乏。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檀池、斧斤以时入山林,这些方法是“时养”的必要手段,从这些“时养”手段中可以分析出孟子所认为的“时养”在“时”的概念上不仅仅是时间上的按时进行农业生产活动,也包含对人类农业生产活动进行节制,按照自然发展规律从事相关活动的一层意思。这一层意思也是“时养”思想中的核心,对人类物质欲望的合理限制,尊重自然规律,保护自然,以促进万物的生长。不能放纵自己的欲望,无度的索取只会带来永久性的损害,导致自然资源的短缺甚至是枯竭。“时养”思想在注重“以时”不违背规律,节制自身欲望的同时兼具“养”的思想。“养”不仅仅是对原有的生态进行养护,还有着通过适当的方式对生态环境进行调节,改良生态环境的一层意思。在进行农业活动时应该注意环境的条件,发展因地制宜的农业,不能盲目注重经济利益而放弃对环境的养护。这里的因地制宜,即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发展经济的思想,重要的实现方式是植树造林以及适当的畜牧业发展。如“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教之树畜,导其妻子使养其老[6]”。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实现经济收益是一举两得,“养”的思想是实现持续发展的最原始的方式,也是启示当下走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不能兼顾的困境的重要思想。 孟子生态思想的当代价值(2):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86785.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