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语境视野下的小学识字教学研究(2)

时间:2021-10-23 20:33来源:毕业论文
二 汉字对于语境的依赖关系 不论是从汉字的形成及特点,还是从汉字的内涵与使用来说,汉字和语境的关系十分密切,可以说成千丝万缕。一方面它汲取

二 汉字对于语境的依赖关系

   不论是从汉字的形成及特点,还是从汉字的内涵与使用来说,汉字和语境的关系十分密切,可以说成千丝万缕。一方面它汲取语境的营养生成,另一方面,在使用中往往会受到语境的引导和限制。从这个角度上说,语境教学与以汉字为主要内容的识字教学也应该有着紧密联系。论文网

(一)植根于语境的汉字

识字教学必须结合语境意识,是由汉字自身的特点决定的。汉字作为一种符号,记录着汉语,凝聚着汉族人民的集体智慧,凝聚着汉民族历史文化与思维方式。汉字是意音文字,音、意、形是联结起来的,但以表意为主,每个字都包含着多维的、丰富的信息。而这些信息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往往形成汉字特有的文化,使汉字富有强烈的表现力。如果脱离语境,机械的进行工具性识字教学,简单机械地将字形字音与字义之间的联系割裂开来,一方面会提高学生识字的困难程度,也会削弱学生对于汉字的熟练掌握和之后运用能力。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必然要重视语境的作用,要让学生在语境中对汉字有着深层的了解和把握,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全面形成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及学习其他科目的打下坚实的基础。

有些人类的文化信息会在汉字上凝聚,形成汉字的文化语境。有学者通过时间,把它们分为古代的文化语境,现代的文化语境以及场景类文化语境,并认为这三种语境之间有着某种关联,表现出汉字的动态发展,对识字教学的过程有着决定作用,即出发于最初的汉字场景语境,对汉字进行识记;之后联系前两种语境对汉字上凝结着的文化信息进行解读;最终返回现场类语境,读写汉字,完成语境的拓展。

汉字属于意音文字,主要表意而兼以表音,形声合义、用形构意连同用形表意和的特点丰富着汉字的表现能力,让他们能够打破空间时间的界限。而上述的汉字的诸多特点正是由汉字构成的减缩性和凝练性决定的,即汉字的每一个笔画或者部件都是人们对某事某物具有的形态或者某种状态进行高度的概括之后慢慢形成的。例如“朱”呀、“本”呐、“末”啊这三个字,都拿“木”这个象形字当作基础,根据短横的不同位置,表示不同的意义,“本”表示树根,“朱”指树干,“末”是树根。简单的一个短横引导的意义的变化。而正是因为汉字存在这般特点,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必然要对汉字的形成特征有较好的掌握,并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每个字所包含的文化语境,让学生在真正意义上认识汉字,为以后的学习夯实基础。

(二) 语境对于词义的影响

从广义上来说,“词义”可以分成两种—词汇上的意义和语法上的意义。一般情况下,我们说的“词义”是指词的词汇意义。既包括词的“概念意义”,也包含褒贬性色彩、象征性色彩、语体类色彩等和概念上的意义相关联的意义。

在汉语里,字和词是存在差异的两个概念。一个字可能有完整的含义,例如“大”、“小”等,也可能没有意义,例如“葡萄”一词拆分而来的“葡”“萄”二字,单独出现是并没有含义,只有组合起来才能组成一个语素(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也是最小的语法单位)。传统意义上的识字往往以单个的汉字作为辨识的对象,并不承担识词的的任务。但在语言学理论中,汉语的词分为单音词和多音词。对于单音词来说,识字和识词在某种意义上是可以等同的。而从识字所承担的基础性任务的角度看,如果仅仅将识字教学局限于学习一个个汉字,但阅读与写作大多使用的却是词,这就会导致识字与读写任务之间不能完全对接,在供需上出现错位。除此之外,长久的教学实践也表明,机械的将识字与识词割裂开来,严重影响着学生的识字效率和掌握程度。这是人们在识字教学中摸索出来的规律,纵观各种识字教材,一般出现生字时,后面都注有词(单字成词例外)。因此,我们可以说,科学的识字教学中,必然要做到识字与识词相结合。 语境视野下的小学识字教学研究(2):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83525.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