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姓名教学与文化传播

时间:2021-10-17 20:44来源:毕业论文
从字辈文化,玉文化,德文化和福文化四个方面阐述中国姓名中所蕴含的文化并论述了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姓名教学。希望可以帮助外国留学生起一个符合规范且有寓意的中国姓名,增强

摘 要:留学生在陌生的环境中难免会出现文化震荡,而他们在陌生环境中首先要面对的就是称呼问题,所以对其进行姓名教学就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重点从字辈文化,玉文化,德文化和福文化四个方面阐述中国姓名中所蕴含的文化并论述了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姓名教学。希望可以帮助外国留学生起一个符合规范且有寓意的中国姓名,增强他们对跨文化的适应能力,减少跨文化交际产生的文化震荡对其的影响,并希望对于对外汉语教学有所裨益。72998

关键词:姓名;姓名文化;对外汉语教学

Abstract:Foreign students in a strange environment will inevitably appear cultural shock, While they must first face the problem of address in a strange environment,so 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teaching in its name。 This paper from the generation culture, jade culture, morality culture and Fu culture four aspects discussed。 And it also discusses the name teaching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second foreign language。 I hope through the exposition of the name of culture, it can help foreign students have a standardized and meaningful Chinese nameand enhance their ability to adapt to the cross culture, and reduce the influence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ultural shock。I also hope it will be helpful for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Keywords:Name; the culture of name;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近些年来我国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对外汉语教学也随之逐渐在世界各地形成了一股热潮。对外汉语是一种跨文化交际,其主要任务是为两种文化搭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无论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所用到的真实语料中,还是在任何一种跨文化交际中,我们不可避免会遇到姓名问题。虽然现在的对外汉语教学中没有专门的姓名教学,但姓名文化仍是我们不可避免的一个重要环节。

随着中国在世界影响越来越大,世界各地也随之兴起了汉语热,借着这波汉语热中国文化的影响也在世界上进一步扩大,很多外国学者也纷纷起了很多中国名。著名汉学家宇文所安(Stephen Owen)他的英文名按照音译应该是“斯蒂芬•欧文”,但他按谐音给自己取了个中国姓氏“宇文”,并从《论语•为政篇》的“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中取了“所安”二字来作为自己的名字 [1] p<15>。

当代美国诗人孔江丽(Jennifer Kronovet) 则表示她以“孔”为姓并不是仅仅因为自己的姓的第一个字母与“孔”相近,还因为孔子是她相当欣赏的人,而“江丽”的翻译是由诗人王家新根据其英文名音译而成[2] p<22>。但这种符合中国姓名的规范的名字并不常见,大多数外国人还是因为不了解中国姓名而常常乱取名字,这正是我们对外汉语教学应该努力纠正的问题。论文网

随着世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来到中国的留学生的数量与日俱增,而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相撞难免会让这些留学生产生“文化震荡”(指因为失去自己原有熟悉的社会信号和符号,对于对方的社会符号不熟悉,而产生的深度焦虑症)。这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而姓名作为这些留学生来到中国首先且直接接触到的文化符号,对他们的影响不言而喻,所以对留学生进行姓名的教学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 中国姓名的来源与结构

中国姓名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说从姓名诞生的那一刻起直到现在和中国文化一起在发展,贯穿中国整个文明发展的始终。谈及中国文化就必定要说到姓名文化,姓名文化是整个中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中国古代,人们的姓名组成比较复杂,主要有姓、氏、名、字、号等,但到了如今人们一般只有姓和名了。中国的姓氏的来源比较复杂,学术界也有不同的观点,有说来自于图腾崇拜,像王泉根先生就认为:“许多资料表明,中国姓氏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太古时先民对自然万物得图腾崇拜,最早的姓氏是由图腾崇拜名称演化而来的。” [3] p<67>。有说是依地而姓,金良年先生在《姓名与社会生活》一书中就说道:“最初的姓,大多由地名转化而来。如姜,即系‘神农居姜水以为姓’;姬,因‘黄帝居姬水以为姓’……”[4] p<105>。但现在学术界一般认为很多姓氏是来自于母系氏族社会,像中国早期的大姓嬴,姚,姒等都是用“女”为偏旁。在改革开放后有不少学者对中国土地上仍处在母系社会的少数民族进行考察也得出了这个结论。而“名”则有比较确切的说法,许慎就在《说文解字》中写到:“名,自命也,从口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 意思就是说名最初的产生是因为古人在夜晚相遇,因为看不到对方,便用口喊出一个代号,用来证实对方的身份。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姓名教学与文化传播: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83127.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