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实施策略研究(2)

时间:2020-08-12 19:57来源:毕业论文
2.1.2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及基本要素 本文研究的主要是以生生互动为特征的合作学习,也就是小组合作学习。在这里具体阐述下笔者对合作学习的定义。

2.1.2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及基本要素

      本文研究的主要是以生生互动为特征的合作学习,也就是小组合作学习。在这里具体阐述下笔者对合作学习的定义。

(1)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的一种教学活动

    建立合作学习小组是学生在课堂中开展群体合作的基本手段。合作学习小组是一种新型的结构-功能联合体,由两名以上的同学根据他们的性别、学业成绩、个性特点、家庭社会背景等方面的差异而建立的相对稳定的学习小组。由于这样小组内的学生在能力、个性、性别等方面是互补的,便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异质分组保证了组内的成员的互补,同时又保证了组间资源的平等。

(2)合作学习是以教学动态因素的互动合作为动力资源的一种教学活动。

    这里的教学动态因素主要指的是教师和学生群体,合作学习的一个重要创新是在于:它实现了教学的本质从“认识过程”向“交往与认识相统一过程”的转变。它要求所有的动态因素应该保持合作性互动,由此推进教学进程。

(3)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的教学活动

    合作学习的目标是让小组内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够取得学业进步,引导每个孩子学会合作,健康成长。所以小组成员有着共同的期望和目标定向。个人的目标和小组的目标是彼此依赖的。学习内容的掌握既依赖于个人自己的努力,同时也依赖于小组的每个同伴的努力。共同的目标引导着大家齐心协力共同获益,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

(4)合作学习是以团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活动

合作学习摒弃了以个人的成绩作为评判标准,而是以各个小组在达成目标过程中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与奖励的标准。合作学习不只是只讲合作不讲竞争,而是把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成小组之间的竞争,从而促使小组内部的合作,使学生在各自的小组中尽其所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集体奖励使得每个孩子在情感上融为一体,每个人的努力和小组之间的互相帮助换来了友爱尊重、接纳归属、自信自豪等心理感受,大家共享着成功的快乐,即使失败,也不会相互埋怨和攻击。而是谦虚地去向优秀的小组学习,找出改进的对策。

2.2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2.2.1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的需要

  建构健康的儿童人格是时代性的课题。学生是渴望交往的特殊群体。他们在强烈的交往意识的驱动下,却显得交往能力跟不上,抑或交往意识非常淡薄。值得注意的是,心理学研究一再表明,学生阶段的不良交往与合作,不仅预示着成年时的心理不良和人格变态,甚至连智力发展也会出现障碍,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而合作学习的倡导者们把学习看成能够满足主体内部需要的过程。格拉塞认为学生中有四种重要的需求值得认真关注,是归属(或友谊)、影响别人的力量(或自尊)、自由和娱乐。而在合作学习小组中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尊重、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像课外活动一样充满互助和竞赛;通过提供帮助满足了自己影响别人的需要,同时又通过互相关心满足了归属的需要。在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也乐意倾听别人的意见。当学生一起学习时,他们得到的更多,也学得更快。

2.2.2全面认识课堂的需要

课堂、学校是儿童天然的交往场所,有着家庭无法取代的交往任务。课堂教学除了传授给学生知识这一任务之外,它的交往与合作功能日益重要。即使是传授知识的认知活动,也必须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不同层次、多种类型的交往基础上展开和实现。合作学习一改之前传统课堂上缺乏生生互动的劣势,倡导多边互动,让整个课堂在互动中学习成长。传统课堂中充盈着竞争气氛,学习被看做成“你输我赢”的过程。而合作学习却把课堂的目标指向为合作性目标,变单纯的“输-赢”关系为双赢的过程,从而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乐于学习的兴趣和动机。[2]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实施策略研究(2):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58017.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