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从多元智能理论看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的指导策略(3)

时间:2019-04-26 20:53来源:毕业论文
4.每种智能都代表一个独立的功能 系统 。外显的智能行为是各种智能相辅相成、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例如,一位优秀的教师必须同时具备较高的语言智


4.每种智能都代表一个独立的功能系统。外显的智能行为是各种智能相辅相成、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例如,一位优秀的教师必须同时具备较高的语言智能(清晰、准确地传达教学内容、体现良好的专业素养等)、良好的人际关系智能(观察和发现不同学生的不同身心特点、同其他教师团结协作等)等多种智能。
5.智能并不局限于已被归纳的几种类型。加德纳在其1999年出版的《智力的重构》(Intelligence Reframed)一书中设想了几种潜在的新智能,包括:存在智能、道德智能和精神智能。存在智能是指思考生死之意的能力,道德智能涉及价值判断,精神智能使我们有能力把握宇宙和超自然的信念。虽然这几种智能暂不被确认为成熟的智能,但加德纳相信,不管怎么样,与先前的一元论相比,上述八种智能对人类能力的描述还是要准确得多,也更能描绘人类能力的全貌。与很多标准的IQ测验测量小范围内的能力不同,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理解人类智力的本质提供的一个更为广阔的图景。
(二)多元智能理论对传统智能理论的挑战
世界上关于智能的定义,从生物的、社会的、认知的等不同角度看,大概有150多种。传统的智能理论将其定义为:解决问题,寻求特定问题的答案以及迅速有效地学习的能力。加德纳打破传统智能理论的一元论,定义智能为: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面临的真正难题和生产及创造出社会所需要的有效产品的能力。
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对传统的智能理论至少有三个方面的突破:
1.智能不再以传统的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传统的纸笔测验能够对学生文化课学习成绩这一方面进行较好的评估,但却很难测评出学生在其他校园活动以及校外活动中的表现。在学校学习成绩拔尖的学生到了社会上未必一定会胜人一筹,而成绩平平甚至顽劣的学生有时也能有一番让人意想不到的作为。多元智能理论突破了传统上对智能的狭隘界定,为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2.智能不再是传统的固定意义上的一种能力,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为特定政治、经济、文化所珍视的智能。这种定义突出强调了智能的社会多元文化特征。不同的社会背景之下,人们对智能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对智能表现形式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多元智能理论突破了传统上对智能的浅层次理解。
3.智能不再是以某一种能力为中心的智能,而是“独立自主、和平共处”的多种智能的组合。每个人不同程度地拥有不同方面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出社会所需的有效产品的能力。每一种智能都作为个体智能构成的要素,当解决实际问题时,在各自的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多元智能理论突破了传统对智能的单一理解。
基于以上三点,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成为挑战传统智能理论方面最彻底、在世界教育领域产生影响最深远的智能理论之一。
二、多元智能理论对小学作文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教学改革的影响
加德纳对智能理论进行了新的诠释,为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与支持。
1.科学的智能观
    多元智能理论要求教师从多文的角度重新认识“智力”一词的含义,必须认识到学生个体智能的差异性、多样性和广泛性,并把这样的观点落到教育教学的实处,把培养学生的不同能力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从多元智能理论看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的指导策略(3):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32552.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