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马克思交往实践观视域下伽达默尔的实践哲学探讨(2)

时间:2018-09-12 09:04来源:毕业论文
面对这样不食人间烟火的思辨的形而上学的困境,传统的知识论开始转向实践论。马克思在其理论创立初期就声称自己是实践的唯物主义者,为了区别于只

面对这样“不食人间烟火”的思辨的形而上学的困境,传统的知识论开始转向实践论。马克思在其理论创立初期就声称自己是“实践的唯物主义者”,为了区别于只强调“感性直观”的旧唯物主义和精神作用的唯心主义,马克思旗帜鲜明的确立了“人的现实的感性活动”实践,作为自己哲学首要的、核心的、基础的范畴,正是以实践观为基石,马克思主义哲学才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这边非马克思主义亦是如此。以皮尔士、詹姆士和杜威为代表的美国实用主义就以改造以往哲学为己任,力图超越以往哲学中的各种二元对立,建立以人的实践为核心的新哲学。孔德开创的实证主义继承和发展了休谟主义,抛弃对本体论问题的研究,要求将哲学限定在经验范围内,注重运用实证科学改造自然和社会,强调科学的可证实性。
科学哲学从证伪主义,历史主义,到科学实在论都是沿着其方向不断探索发展道路,从波普尔的可证伪性对科学性质的界定,认为科学区别于形而上学的根本标志就在于它的可证伪性,库恩的“范式”革命研究,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以超量的实践论证为尺度,费耶阿本德以“怎么都行”的方法作为其多元方法论的根本原则,都强调将科学方法通过实践经验拓展到社会历史领域,明确自身反形而上的立场。
二十世纪中期的分析哲学,从早期的弗雷格,罗素以及前期的尔特根斯坦只是反对绝对唯心论的思辨形而上学,再到后期尔特根斯坦用“家族相似”取代了“本质”的概念,是其对传统哲学思尔方式同时也是对自己前期思想的批判,“语言游戏说”则更加突出了实际运用日常语言的意义,“遵守规则的悖论”则强调实际参与语言游戏的重要性。蒯因,克里普克等也在不同的方面突出这一主题。
人本主义亦是如此。现象学大师胡塞尔“企图首先把科学和哲学的观念世界还原为实践活动的生活世界”,“然后再把实践活动的生活世界还原为纯粹自我和纯粹意识的世界” ,即认为纯粹自我的意识活动产生了实践活动的生活世界。而在胡塞尔看来真正的世界只有一个,那就是实践活动的生活世界,观念世界是生活世界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理念的衣服”,而纯粹意识世界是超越生活世界并构成之的存在。海德格尔在胡塞尔的影响下,认为此在是在世的存在,此在通过“畏”、“烦”的活动,表明自己的存在,通过“上手性”(Zuhandeness)展开此在与他人的共在。
通过以上对现代哲学一些流派发展脉络的梳理,我们不难发现现代哲学实现了实践论的转向。这是第一次转向,第二次是在实践论内部的转向,即由单一主体模式向“主体际”的转换。受传统知识论的影响,以往的实践哲学大多是强调单一主体,即将个体自我作为主体,而自我面对的对象则毫无疑问的成为客体,但处于实践交往着的个人,如何实现与他人、社会的共在,即如何实现“主体际”,进入哲学家关注的视野。
后期尔特根斯坦对于私人语言的论证,认为语言不可能是私人的语言,语言游戏应该是公共皆可理解的活动。如果存在私人语言,则人与人之间无法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同样的私人语言,个体在不同的阶段可能会对同样的感受有不同的理解,所以这在个体内部也同样无法实现。因此要实现主体间的交往,必须要有主体间共同的日常语言,对私人语言的批判,是后期尔特根斯坦企图实现从自我语言的意义向公共语言的意义,即从单一主体向主体际的转化的表现,但尔特根斯坦最终只能将其夙愿留与后人。 马克思交往实践观视域下伽达默尔的实践哲学探讨(2):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22955.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