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散文理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5)

时间:2023-11-28 21:52来源:毕业论文
再者,丁卫军老师还利用了一个小技巧,也就是他利用屏幕显示,打出了一段经过其修改之后的文章: 屏显:我看见他戴着小帽,穿着大马褂,棉袍,走

再者,丁卫军老师还利用了一个小技巧,也就是他利用屏幕显示,打出了一段经过其修改之后的文章:

屏显:我看见他戴着小帽,穿着大马褂,棉袍,走到铁道边,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攀着上面,再向上缩;他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读一读,比一比,想一想!

(生齐读完,再自读原文比较。)

师:谁来说说。

其让同学进行对比,从反面角度感悟字词的作用,让同学明白,散文不同于流水账,其任何细节,都可能蕴藏着大量信息,而这正是散文的美妙之处。学生们亦是发散思维,对于老师删减的字词进行研究,明确了散文文体特点,例如盼“攀着上面的两手和向上缩的两脚”可以表现出父亲尽力的态度,外貌部分的黑,则是表达父亲正在守孝,另外身影,则带着另一种深沉的意味,表现出了父亲疲惫奔波的状态。通过这种方式,加深学生对于《背影》这片散文中字词的赏析,可谓极为巧妙,而且其也顺其自然的引出了第三点。

(三)思想核心的表述

思想核心则是根据形散意不散的散文特征,找到散文的线索,才能够领略散文文体之美,所以对于线索的寻找,也是授课中必不可少的关键,这一点在《背影》中较为明显,便是题目中的背影,不过如何让学生顺水推舟进行了解,也需要老师进行精心策划,循循善诱,而之前设置的问题,已经成功导向了背影,这样散文线索的寻找,也就迎刃而解了。丁卫军老师还对于线索进行主旨升华,对于背影进行解释,使得课堂教学达到了最高潮。

最后为了领悟主旨,让学生在学习之余,掌握其中精髓,丁卫军老师更是提供了朱自清当时的背景,以及台湾作家龙应台的作品目送,通过对比的方式加深印象,提升对于线索背影的印象,感受到散文的主旨,这样一道完美的讲课宣告结束。

我们可以发现,抛开教学论而言,散文概念之中,包括价值取向,文体特点,思想核心这三个方面,丁卫军老师都有所设计,而且不死板,不刻板,能够让学生领悟其中,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我们也可以基本得出结论,只有按照散文概念进行教学,才能够让学生更高的对于散文文体进行认知,达到教学目的,而丁卫军老师的这一堂《背影》,就是非常完美的典范所在。

三、以物喻人散文类课堂教学设计

对于以物喻人的散文课堂设计,我们则是选用了河南省安阳市白晨老师对于茅盾先生《白杨礼赞》课堂实录的讲解,《白杨礼赞》作为茅盾先生的代表作品,文笔辛辣,立意精彩,是以物喻人类散文中经典的代表作。其教学实录网页链接为:文献综述

(一)价值取向的表述

以物喻人类散文,往往通过对于某种意象的描写,表达内心情感,更多程度上将人比作物,这也就是以物喻人的精髓所在。白杨礼赞,很明显便是以白杨喻人,那么如何以白杨比喻成人呢,就需要对于白杨的品格进行理解。

白晨老师并没有采用丁卫军老师循循善诱的方式,而是高屋建瓴,一开始便制定了规化:

师:首先我们要对于文章整体进行认知:

1、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2、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领悟本课给我们每个人的启示。

师:下面让我们走进作者。

以物喻人类散文,其本身,更注重于价值取向的表述,首先我们可以清晰的认知到,白杨树就是线索,而且作者的目的,也不是介绍白杨树的外貌,所以对于白杨树的象征,就是本文的重中之重。 散文理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5):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99047.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