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散文理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2)

时间:2023-11-28 21:52来源:毕业论文
散文的个性化色彩鲜明、表意含蓄。进入二十年代后,散文的发展是令人惊喜的,像俞平伯、梁遇春、冰心、徐志摩等等,他们的散文是具有动人的力量的

    散文的个性化色彩鲜明、表意含蓄。进入二十年代后,散文的发展是令人惊喜的,像俞平伯、梁遇春、冰心、徐志摩等等,他们的散文是具有动人的力量的,是充满“灵性”的,散文所呈现出来的式样、手法、风格是绚烂丰富的,再不仅仅局限于从前的“明了”、“真实”,而是更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他们在新潮思想的影响下,面对种种境遇也好、自然风情也罢,用纸笔或尖锐或委婉的写下了自己的“呐喊”,作者们用自己娴熟的文笔与真性真情相结合,用看似漫不经心的平淡的话语,暗含深刻地意味,这也要求与之相应的更丰富的审美观来研究和评论当时的散文现象。

     第二阶段,就散文的性质和内容而言,一方面是“更进一步的风花雪月”,一方面却转向。从艺术看,第一时期所形成的小品文的那些“美质”,在此一时期的所谓“风花雪月”的散文上得到了极致的发展,并且以“纪实”、“记叙”为特征的新形势也随之产生。散文理论亦是在空前繁荣中伴随着深刻地争论。总的来说,该时期散文理论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对原先散文发展的评价和总结上,对未来散文发展的方向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

     对于散文创作,可以概述为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在选材方面,李素伯提出片断性取材,即选取一些“偶然发生的”、“有针对性”的事情或静景进行描写,达到以小见大的效果,不面面俱到,留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这与后来郁达夫所概括的散文特点“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有异曲同工之妙。就表现手法而言,朱自清倡导夹叙夹议,林语堂亦把散文创作技巧归结为“善冶情感与议论熔于一炉”。就结构而言,则普遍追求行文自然,不刻意要求结构,于自然亲切的语言中抒写个人所见、所感。

     第三段时期内,也就是关于“散文”的论争之后不到两年的时间之后,散文家门开始将笔墨大肆地集中在全民族抗战的轰轰烈烈的场景之中,记录现实的种种苦痛、种种血泪、种种心酸,那些闲淡恬静的抒情类散文也日渐减少,在战火的淬炼中,报告文学开始逐渐发展起来。散文的写法也“由主观的抒情逐渐变向客观的描写”,散文的发展也远不如从前那般繁盛。

     这一时期的散文理论建设成就主要体现在对现代散文发展历史的总结,代表作是周作人和郁达夫在《中国新文学大系》上撰写的散文一集和散文二集的导言,周作人主要谈论了现代散文的性质与源流,郁达夫则是重点论述了散文的艺术特征和作家风格。同样具有总结性质的还有沙羽的《怎样写文章》以及林慧文的《现代散文的道路》,这些散文理论都表现了对于现代散文认识的深刻和成熟,同时也为我国当代散文理论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散文理论概述

在文学发展与研究的过程中,虽然相关专家并没有对于散文理论并没有得出统一认定,但是在著作中基本对于散文理论进行了大致相同的认知,可以说虽然结论重多,但其认知并没有太多出入[3]。在此,我们主要将其认知为三方面,分别为价值取向,文体特点,以及思想核心,对于这三方面的研究,组成了散文理论以及散文研究的核心思想。

所谓价值取向,即是作家在散文中所表现出来对于生活的感悟,亦是其价值理念,包括对于过去的认知,对外来的展望,达到言之有物。不同的思想,对于同样的散文有着决然不同的理解,所以我们首先要对价值取向进行认知,这样才能够对于散文自身进行合理表达。 散文理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2):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99047.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