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小学教育专业见习模式现状与对策研究(2)

时间:2023-10-04 11:24来源:毕业论文
22 参考 文献 23 附录 24 致谢 27 绪 论 (一)概念界定源Q于W优H尔J论K文M网WwW.youeRw.com 原文+QQ75201.,8766 一般来说,小学教育专业指在师范类高校或综合类高校

22

参考文献 23

附录 24

致谢 27

绪  论

(一)概念界定源Q于W优H尔J论K文M网WwW.youeRw.com 原文+QQ75201.,8766

一般来说,小学教育专业指在师范类高校或综合类高校中开设的四年制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坚持以培养具备系统的小学教育理论知识、扎实的小学教学技能、较强的小学教育科研能力、良好的现代教育观念和创新精神的小学教育工作者为目标,更好的满足基础教育的人才需求 。

而“教育见习”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1944年,这一年教育部颁布的《师范学院学生实习办法》中首次把教育实习分成了见习、试教和充任实习教师,其中教学见习在第三学年分科教材和教学科目中实行 。另外,在其后的许多规定章程中的“参观”也就是教育见习。所以,本文中的教育见习一般是指师范生或意向从事教师职业的非师范生,在掌握一定的学科专业知识和基本理论知识后,有组织地对中小学教学实境进行观摩、体验的活动 。

从历史发展来看,同样作为教育实践课程的另一重要环节的教育实习,却比教育见习出现的早得多。目前可以查阅到最早的教育实习相关规定是在1896年,在梁启超编订的《变法通议之论师范》中提到 “教习”就是教育实习的雏形,之后又发展为解放前后的参观、见习与实习。顾明远也对教育实习的广义概念有了以下界定:各级各类师范院校高年级学生到实习学校进行的教育、教学专业实践的一种形式,包括参观、见习、试教、代理或协助班主任工作以及参加教育行政工作等 。由此可见,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教育见习源自教育实习体系。来自优W尔Y论W文C网WWw.YoueRw.com 加QQ7520,18766

但是,就其本质特点来说,教育见习不同于教育实习。教育实习一般是通过直接的学科教育教学、班主任工作等相关活动的综合实践与探索,提高对教师职业的认识水平,基本完成由师范生向教师角色转变的实践过程,主要设在师范教育的后期进行,因此具有长期性与连续性、实践性与直接性、形成性与综合性的特点。而教育见习主要分散在师范教育的各学年进行,时间较短。师范生在教育见习中主要是间接观察和模范小学教师的教育行为,再对教师提供的各种经验进行分析选,少有亲自参与教育活动。所以教育见习具有短期性与阶段性、模仿性与创造性、基础性与间接性的特点。但是就目前教育实践课程的需求来看,教育见习的形式也在发生着变化,不单纯定位于“见”的观察与体验,为了与教育实习更好的衔接,教育见习也承担着现场教育教学等教育实习的部分工作。

模式是指根据观察所得加以概括的框架和结构,是围绕某一主题涉及的各种因素和相互关系提供的一种完善结构 。因此,根据本研究的需要,结合其他研究者的界定,本文中的小学教育见习模式主要是指高校、见习基地以及见习生围绕教育见习所涉及的目的与要求、时间与地点、形式与内容、管理与评价等因素与关系提供的一种结构,是将小学教育专业的见习生已获得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科学知识运用于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初步提高教师职业素养,培养优秀的小学教育工作者的综合性实践方法。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

1、 研究背景

面对21世纪的基础教育领域的课程改革,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成为了影响教育教学发展深化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在教育部颁布的《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对一个合格的小学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要“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小学生,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 小学教育专业见习模式现状与对策研究(2):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96901.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