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中美學生创造力发展影响因素的比較及其启示详细内容【3188字】

时间:2023-05-07 21:15来源:毕业论文
中美學生创造力发展影响因素的比較及其启示详细内容【3188字】

[摘要题]域外教育

[正文]

应试教育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而以创新“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时


[摘要题]域外教育

[正文]

应试教育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而以创新“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时至今日也未给中国学生的创造力发展带来多少骄人的成绩。究竟是什么影响着学生的创造力的发展?对中美两国的社会文化。家庭观念。学校教育加以比较,或许会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论文网

一。社会文化对学生创造力的影响

在当今社会,社会对个体发展的期望直接规定和影响着个体的发展方向;社会文化的积淀对社会个体的影响至深。下面我们将从占社会主流的传统哲学思想。社会对个性发展的态度和社会对于竞争的理解三个方面对中美社会文化中对于创造力影响较大的因素进行比较。

(一)关于占社会主流的传统哲学思想

1。美国的实用主义思想。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本土上兴起了实用主义哲学。美国的实用主义哲学学派为了满足资产阶级创业。开拓局面的要求,提倡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与利己主义的阶级观念,极力宣扬个人发展和获取效用“的实用主义思想。由于这一思想迎合了资产阶级的需要,以致迅速风靡资本主义各国,对美国社会更是影响至深。列宁曾评论说:在最初的美国哲学,最时髦的东西,可以说是‘实用主义’了……“。(注:列宁文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349)实用主义思想发展到今天,可简单地概括为这样三个原则:(1)效用至上原则;(2)任何方法都可以尝试的原则;(3)任何方法都行的原则。“(注:郭法奇:论美国的个性教育,(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1(4),138~142)在这三个原则的影响下,美国社会更加注重事情的实效,在判定事情发展变化的优劣时,更多的是看它的结果,以有用即真理“为指导思想。同时美国人也逐渐地形成了勇于探索。敢于尝试的好习惯。特别是近代以来,美国社会更是一直鼓励它的公民要具有勇于冒险的精神,敢于用一切方法来尝试解决一切问题。

2。中国传统的天不变,道亦不变“一而不二“的哲学思想。

西汉董仲舒在天不变,道亦不变“(天人三策)的基础上提出了一而不二“的观念。他说:天常道,相反之物也不得两起,故为之一。一而不二者天之行也。阴和阳相反之物也,故或出或人,或左或右。……并行而不同路,交会而各自代理“(无二)。即认为阴阳等相反之物是相互分离的,既无联系,更不会相互转化,这强调的是一种僵化。孤立的思想。这种思想上升为统治阶级的上层建筑后,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一而不二“和有常“的哲学思想,在当代的衍生物就是对权威的迷信“,宁可固守,而不思变。这种思想的表现:一是迷信书本“,时至今日相当一部分国人仍不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书本,认为书本写的就是不变的真理_尊而奉之,而不敢越雷池一步;二是迷信权威人物“,人们往往对大家“的言语观点过分地敬畏,某某人说“成了我们许多人以理“服人的唯一尺度。思如斯,行如斯,堪为忧矣!

综观两种哲学思想,前者的实用主义“强调的是效用和变通“,而一而不二“注重的则是孤立和固守“,如此对立的传统哲学思想必然对青少年创造力的发展造成潜在的影响。

(二)社会对个性发展“的态度

1。美国社会的个人发展的思想。

美国特色的个人主义,强调每个社会公民都应有与人不同的个性,具有鲜明的个性才是真正的自我。他们的信条是你就是你,我就是我;你不是我,我不是你“。这种提倡个性的社会文化必然推动了美国人,特别是美国的青少年的个性的扩张。而这个扩张的个性使得美国的青少年勇于独出心裁的表现自我,也使得他们习惯于用那种毫不受约束“的思维来思考周围所发生的一切。

2。中国社会的中庸“思想及明哲保身的处事原则。

中庸“一词始见于论语,最初是作为至高无上的道德原则提出来的。关于中庸“的含义,孔子自己解释为执两用中“过犹不及“,孔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先进),孔子又曰:执其两端,用中于民“(中庸)。后来,中庸“的思想也扩充至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论领域。这一思想在当今社会也发展为两个小分支:一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处世思想;一是明哲保身“的为人原则。然而它们共同强调的就是内敛以自保,安于现状的不思进取的态度。

个人主义“强调的是个人个性的张扬,强调个人的与众不同和标新立异;而中庸“思想和明哲保身“的原则则要求人们满足。安于现状,收敛个性以求得社会的认可。正如某学者所言,中庸思想扼杀了个体创造的动机。“(注:张忠仁。苑景亮:影响创造力发展的社会环境因素,锦州师院学报(哲社版)2000(2),49~52)

(三)社会对竞争“的理解

竞争“是推动个体不断完善自身。开拓进取。谋求创新的压力,也是一种动力。美国是一个富于竞争和提倡竞争的社会,失业。破产随时可能降临到每一个人的头上,这种社会压力迫使美国人不得不在这种竞争中不断地充实自我,以适应社会和时代的选择。然而社会中关于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的旧思想在今天依然还有它的市场,这严重地打击了人们的进取心,抑制了人们创造意识的发展。

二。家庭观念对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影响

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的第一步,家长对儿童发展所持的不同态度直接影响着儿童的发展倾向。有人对儿童在学校里造成不及格的原因作过研究,这种研究表明家长的重要性。“(注:学会生存,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2版,153)下面我们将从儿童独立意识的培养。自信心的建立和探索行为的认同三个角度对中美家庭的观念的差异性进行比较。

(一)关于儿童独立意识的培养

1。美国家庭在儿童独立意识培养问题上持积极的态度。

美国家庭非常重视儿童独立意识的培养,并自觉地负担起这一责任。美国儿童的父母认为包括人格。自尊在内的独立意识的培养,是由一个人对自己的一切态度所构成的,它可以影响一个人一生的行为。“(注:郭法奇:论美国的个性教育,(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1(4),138~142)美国儿童的父母认识到要培养儿童的独立意识,首先要让他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美国家庭的父母往往很少干预儿童在生活中所做的决定,让他们自我分析。选择,并在儿童作出决定后便鼓励他们大胆地去做,让儿童在所做事情的后果中来品尝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痛苦。这在不自觉中适用了卢梭自然后果“的教育原则。其次,美国的父母还认识到,儿童的独立意识不仅表现在精神上的独立,还体现在物质的独立上。因而美国儿童在很小的时候,他们的父母便培养其独立的经济意识,让他们通过诸如洗碗。送报等方式自己赚钱,并独立支配这笔财富“。这样,在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中,逐渐发展起儿童依靠自我。自我决策。自我努力的独立意识。

2。在儿童独立意识的培养问题上,许多中国父母往往背道而驰。

中国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往往是家长制“的作风,这有其历史渊源。孟子曰: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其中的长幼有序“就是针对儿童而来的,它的存在就决定了父母对待儿童的基本态度,它强调的是父辈和子辈的绝对服从和被服从的依附关系。这种长幼有序“的思想在今天又获得了新的释义“,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包办“行为_父母的选择便是孩子的决定。在物质方面,父母更是子女的私家银行“。这样以来,儿童从小到大始终摆脱不了对父母的依附性。

从决定的做出到后果的自我负责,是一种独立地。主动地思考和自我负责的过程,它有利于独立思考和积极的探究;而对父母的服从只是一种被动的顺应,它极易养成儿童被动接受。懒于探索的不良习惯。

(二)关于自信心的建立

1。美国家庭非常重视自信心的建立。

他们把自信“摆到了通向成功的第一桥梁的位置上。他们的具体做法是,积极肯定孩子的自我探索的成果,让孩子从小就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当孩子进行探究性活动时,每一个很小的进步都会受到他们父母的重视和鼓励,使他们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并能够沿着前进的道路继续前进。这一方面有利于儿童做出选择并勇于坚持;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儿童正确认识各种各样的挫折而不会轻易地灰心沮丧。

[1][2]下一页

中美學生创造力发展影响因素的比較及其启示详细内容【3188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65002.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