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文化自信视角下的大學生红色文化教育研究【5309字】

时间:2023-04-18 23:11来源:毕业论文
文化自信视角下的大學生红色文化教育研究【5309字】

文化自信视角下的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7)22-0166-0


文化自信视角下的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7)22-0166-03

大学生是中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传承和创新中华文化的重要力量,其文化价值取向。文化行?榉绞蕉蓟嵊跋熘谢?民族未来的文化发展。由于全球论文网化的影响和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部分大学生出现文化自信不足。文化自信缺失的情况。红色文化是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党的领导下,自新民主主义GM开始至新中国成立期间所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先进文化,是中国GM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文化自信的内涵

以往对文化自信的界定往往从心理认同层面展开,本研究认为,文化自信的内涵远不止于此。文化自信的基础是人们对文化知识的占有,知识不是一系列命题或某种抽象的理论,而是选择。决定与自主行事的确定性。知识不仅仅是简单知道什么,而是知道应当如何行动,从而也知道如何生活。“[1]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皮尔士也指出,思想的全部功能在于产生行动的习惯。“从这个角度看,文化自信作为一种信念,不光是精神表象还应该是行动规则。文化自信应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一,对自身文化内涵和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充满礼敬与自豪感;第二,对自身文化积极勇敢地表达,对外来文化勇于吸收与改造,对文化发展繁荣前景充满信心并积极探索。

文化自信就是要认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勇于讲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践行中国精神。如果将人当成一个系统,文化自信的产生和确立需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文化习得阶段。大学生经过学校学习和家庭。社会的熏陶,学习到了一定的文化知识,形成对文化的一定看法。第二阶段,内化认同阶段。大学生个体内部完成一定的转化,包括从感性认知层次向情感层次的转化。从本能移情的认同向自觉理性的认同转化。从强制被动的认同向自觉主动的认同转化。第三阶段,实践探索阶段。个体完成内化之后,要积极参与文化实践,对自身文化积极勇敢地表达,对外来文化勇于吸收与改造,对文化发展繁荣前景充满信心并积极探索。同时,个体通过自身创造性的行为对外部系统予以反馈和沟通,丰富文化的内容,促进文化教育的发展和完善。文化习得。内化认同和实践探索是树立文化自信的必经阶段,缺一不可。反之,如果一个人的语言和行动都没有体现某种文化,说明其对这个文化并没有确立完全意义上的自信。

从这个角度而言,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树立,绝不是教育者对大学生进行单向的文化灌输,而是两者之间双向交流并且反复循环的过程,社会和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大学生也向高校和社会反馈信息,并进行新的文化创新。大学生的红色文化教育也不是简单的文化知识的学习和记忆,而是习得。内化。实践的复杂过程。只有这样,红色文化才能算是真正入脑入心,文化自信才得以在大学生心中坚定确立。从这个角度理解文化自信,更加有利于教育者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红色文化教育的实效性;有利于大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促进红色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二。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自信不足的表现及原因

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影响下,各种思潮涌入中国社会,正确的思想与错误的思想相互交织,对红色文化造成了很大程度的冲击,导致部分大学生文化信仰的迷茫和文化自信的失落。

(一)文化认知不足

从文化习得来看,各种文化思潮的涌入和兴起,挤占了红色文化的生存空间,导致大学生对红色文化关注不够。认知不足。理解不深。

1。西方文化在大学生当中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在改革开放之后成长起来的大学生,他们的生活环境早已远离GM年代。当代中国大学生用惯了海飞丝“。吃惯了麦当劳“。听惯了新概念“。看惯了好莱坞“,西方文化。语言。娱乐方式和生活习惯伴随着他们成长。有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最喜欢看的影片中美国影片占了70百分号。90后大学生是朝气蓬勃。衣食无忧的一代,他们的成长环境与艰苦。匮乏。动荡的GM年代相去甚远,学生难以产生天然的情感共鸣,金钱至上。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等外来文化的传入,更是导致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陌生和疏离。据某高校统计,参与调查的43百分号的学生认为,现代社会没有必要宣传‘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红色精神;66百分号的学生认为,红色文化产生的时代已经离我们太远了,无法体会“[2],这些都说明当代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理解不够。认知不足。

2。部分大学生深受非主流文化影响。课桌文化。食堂文化。宿舍文化。厕所文化。二次元文化等在当代大学生中有一定市场,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高校是各种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的前沿阵地,大学生作为对各种文化观念嬗变最为敏感的群体,其可塑性与可变性较强,是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争夺的重要对象。

3。信息爆炸和娱乐文化流行对传统价值带来解构。从历年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看,大学生对互联网娱乐功能的使用超过其他任何一种功能,网络娱乐成为部分大学生的避风港,造成了他们对现实世界的逃避和对主流文化的漠视。另外,在当今红色文化传播中,也存在一些错误的方式。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人把红色文化作为商业促销的噱头,以娱乐化心态戏说红色文化,以消费主义对待红色文化,消解权威。颠覆传统。解构英雄,造成红色文化传播的庸俗化,损害了红色文化的崇高感和神圣性。“[3]手撕鬼子“石头砸下飞机“等不符合实际的情节对大学生产生了极大的误导。(二)内化动力不够

社会和教育的功利化共同导致务实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价值选择,造成了红色文化的认同不足。

1。教育的功利化影响了红色文化的传承。在义务教育阶段,高考的指挥棒让政治。历史这些副科不受重视,文理分科更是降低了理科生的学习时间,不利于学生系统了解GM理论。GM历史,严重淡化了他们关于红色文化的历史记忆。到了大学阶段,由于历史。哲学等人文社会科学就业率低,愿意从事相关学科的学生越来越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红色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学生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下,学习实用技能的意愿也远远大于学习历史理论的愿望。

2。社会标准的功利化影响了大学生对红色文化价值的认同。改革开放后,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极大改善。与此同时,一些人也陷入了信仰缺失。精神空虚。价值错位的泥潭,物质利益成为许多人的首要追求,一些人以红色文化过时来否定红色文化的价值。大学生也不可避免受到影响,拜金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等价值观念,冲击着大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使之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道德伦理规范产生怀疑和动摇。

(三)实践意愿不强

由于对文化自信的理解过于单一,在过去红色文化教育当中,存在着重视教师灌输。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注重知识记忆。忽略行为养成的普遍现象。这就导致了学生实践机会少。实践意愿不强。实践能力培养不够。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往往注重理论灌输,忽视实践体验。教育内容陈旧,教学方式一成不变,没有紧跟时代变化。教育者照本宣科缺乏感情,学生勉强学习疲于应付。部分教育者认为责任重大,总是以居高临下的姿态说教,容不得学生讨论创新。在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下,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尊重,往往将自己当成是局外人“,对红色文化敬而远之。课外实践总量不足。质量不高,一些学校。教师对红色文化的内在价值和作用认识不足,只重形式。不重内涵,抽空了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理念,严重制约了红色文化教育的效果,不利于大学生在具体的文化实践中巩固强化文化自信。

三。加强红色文化教育,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途径与对策

(一)提高研习能力,变被动为主动

文化研习能力是指对本民族文化及世界先进文化的学习。鉴别和继承的能力。[4]加强红色文化的研习,具体途径包括知识的习得。理想信念的树立。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2。理想信念的树立。青年时期是价值观确立的最重要时期。通过系统的课堂学习。丰富的文化活动,让学生形成对中华民族伟大GM历史和优秀GM传统的正确认知。以红色文化中洋溢着的凛然正气。昂扬激情鼓舞学生,用中国人民爱国情怀。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引导学生,用GM英雄勇于奉献。敢于牺牲。百折不挠的崇高品质感染学生,增强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引导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主义的远大理想,形成捍卫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的责任心,不断成长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3。理性精神的培育。多元文化的传入,表面上看是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从一定意义上讲也是社会共识的瓦解,核心价值的缺失。加强红色文化教育,就是要让大学生在多元文化中寻根“,进行正确的文化选择。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分辨和继承。对西方文化的学习和批判。对非主流文化的理性看待等,都需要大学生发挥理性精神,辩证对待。90后大学生面对良莠不齐。数量巨大的网络信息,更需要培养一双慧眼“去主动发现有价值的信息,防止被错误的思想误导。被无用的信息淹没。只有这样,大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文化现象,才能不忘初心,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

(二)强化内化过程,由感性到理性

文化的内化是文化价值观内化为个人行为的过程。大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获得知识,参与活动使这些知识在日常文化实践中加深理解,并不断得到检验和发展,最终影响他们的行为。这种文化内化的过程要经历两个方面的转化,包括从感性认知层次向情感层次的转化。从本能移情的认同向自觉理性的认同转化。

由于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环境,他们也看红剧。唱红歌。读红书,但始终停留在感性认识上,没法深入到心灵深处,引发共鸣。中华民族过去所遭受的挫折。屈辱似乎只是一段遥远的历史,与现实没有联系。因此,必须要通过不断强化课堂教育,对GM时期重大历史事件进行客观分析,使当代大学生理性。全面。辩证地认识史情。了解国情。利用校报。广播。网络。宣传橱窗等校园媒体,大力宣传红色文化,营造浓厚的氛围,提升大学生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利用重大红色历史事件纪念日开展主题活动,邀请老战士。老专家。老模范作GM传统报告,讲GM传统故事,使当代大学生获得健康。高尚。美好的情感体验,增强大学生的情感认同。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展览等,加强红色网站。微平台建设,积极运用H5。VR等技术,丰富红色文化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组织学生参观GM纪念地,重温GM历史等,使学生身临其境,增加心灵的共鸣。

(三)促进文化创新,从理念到实践

文化自信的根本确立,在于内化于心之后还要外化于行。红色文化这种外化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外化为具体的行为,通过言论与行动来践行文化理念;二是以一定的方式和途径,作为文化传播的主体,影响或教化其他的社会个体,创造新的文化成果。

1。践行文化理念。文化理念要发生作用,根本还是要依托于主体去践行。只有当青年学子用红色文化GM理论。GM经验和GM精神指导实践,转化成实实在在的行动,才算真正确立了文化自信。这是文化由观念成为习惯。由规范变为行动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简单的一次就完成了,而是认知和行动不断交替,在实践中不断感知。领悟,实践之后又反过来修正认知。强化认识。只有不断。反复用实践检验,将主客观统一,才能逐渐形成稳定的文化自信。大学生要成为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树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坚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弘扬勇于牺牲的英雄主义精神,保持积极向上的GM乐观主义精神,让红色文化从文字。理念。图像变成自身实实在在的言行。

2。创新文化成果。大学生在红色文化的传承中绝对不是旁观者。局外人,红色文化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大学生要充分发挥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运用新时代的语言和技术,为红色文化赋予新的内容,创作有时代特色的红色文化产品,积极拓展新的传播渠道,打造新时代的红色经典等。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主义先进文化理论相互交融而产生的文化新形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展现出不同的文化品格,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优秀传统是推动GM取得胜利的重要精神动力,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孕育出了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改革开放之后出现了女排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在21世纪,通过90后甚至是00后的大学生,也必将把红色文化与时代文化相结合,创造出属于他们的文化品格,这也是继承和发扬红色文化最重要的成果。

文化自信视角下的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研究

文化自信视角下的大學生红色文化教育研究【5309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60853.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