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洧效实现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路径研究【3717字】

时间:2023-02-19 09:15来源:毕业论文
洧效实现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路径研究【3717字】

有效实现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路径研究

一。导论

人才是国家重要的资源,大学生就业不仅是个人发展问题,更是国家急需解决


有效实现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路径研究

一。导论

人才是国家重要的资源,大学生就业不仅是个人发展问题,更是国家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伟大号召,把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全党的任务。国资委办公厅和教育部办公厅共同印论文网发了关于做2013―2014年国有企业招收高校毕业生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国有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吸纳更多高校毕业生就业;建立健全招聘工作管理机制,明确职责要求,采取有力措施,做好高校毕业生招收工作。通知要求,国有企业要着眼于长远发展,统筹安排人才需求和培养计划,积极创造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虽取得部分成效,毕业生就业仍面临不少的压力和挑战,而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单位责无旁贷。就业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高校的教育质量,如果高校的毕业生就业状况不好,那教育质量就值得怀疑。因此,在就业形势严峻的当下,高校不能仅仅关注学生的就业率,更应重视贯穿学生培养全过程的就业教育。为了从实践中切实的了解高校学生毕业后的学习生活和就业状况,为高校的人才培养提供参考,使高校能更好的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我们对西安某高校组织开展了一次毕业生问卷调查工作。

二。毕业生高质量就业路径的实证分析研究

本次调查通过网络以及电子问卷的形式对已从该校各个院系顺利毕业的学生进行调查,并设计了调查问卷。调查问卷中从基本情况。在校状况。任职状况三个方面的信息进行调查,深入了解已毕业学生在大学期间接受到的关于就业方面的教育情况。

1。对毕业生高质量就业路径的实证分析

通过对陕西某高校2011至2013年间176名毕业生进行追踪问卷调查,涉及的专业有统计学。法学。等。对调查问卷中涉及的15个问题大致从社会实践能力。专业知识技能。就业渠道。环境适应能力。个人职业发展规划等方面衡量毕业生就业质量。在问卷中就该校的专业课程设置。教育教学工作。就业指导工作等方面征求毕业生意见。本次调查共回收问卷177份,有效问卷数量为176份。通过分析问卷数据,对调查结果进行归纳总结。

(1)毕业生对该校各项工作的评价

就业教育作为大学教育的一部分,并不能代表大学教育的最终目的,但可以满足大学生实际就业需要,契合高等教育的市场价值目标。若能够将就业教育培养职业人才的价值目标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在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当下,就能真正体现大学教育的目的。问卷中设置相关问题对已从事工作的毕业生进行调查,分析在校期间该校设置的各项课程以及该校开展的各项工作对大学生求职工作的实用性,为该校就业教育相关政策优化调整提供参考依据。数据显示,对于专业课程设置学生满意度达到92。3百分号;对教学工作的实施学生满意度达到95。2百分号;对该校管理工作学生满意度达到92。8百分号;对学生工作的实施学生满意度达到93。3百分号。可以看到,学生对就业指导工作满意度为82。4百分号,有17。6百分号的学生对该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感到不满意,因此就业指导工作可能需要优化改进。总的来说,该校各方面的工作基本得到大家的认同,让学生感到满意。

(2)就业渠道

就业教育不同于就业指导,就业教育是帮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社会职业需要,选择并确定有利于发挥个人才能和实现个人理想的职业。从根本上说,是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毕业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高校就业教育告诉学生如何找到一份理想的职业,而为学生提供便通的就业渠道对学生求职也甚为重要。问卷数据显示在校期间接受过就业帮助的同学占48。9百分号;获得就业帮助的渠道中专业就业咨询服务机构占9。2百分号;公共信息占25。4百分号;该校老师占18。1百分号;家人朋友占14。9百分号;就业指导课程占6。7百分号;师兄师姐占9。7百分号;同学之间占16。0百分号。其中公共信息占的百分比相当大,由此可知,该校在公共信息流通方面做得相当不错,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对自己帮助更大的信息,从而让自己找到更加满意的工作。

问卷数据分析显示获得目前岗位的渠道中社会公开招聘占24。6百分号;校园招聘占51。4百分号;学生自荐占4。0百分号;网上招聘12百分号;中介占1。1百分号;熟人推荐占6。9百分号。在获得目前岗位的渠道中校园招聘占到了一半,大多数的学生都会选择从校园招聘中找工作,可见该校的校园招聘管理相当完善,健全的校园招聘管理机制能更加及时快捷的向学生提供就业信息,让学生在第一时间选择好适于自己的单位和职业。但是还应该注意到,被调查者几乎没有人是被该校推荐的,这不仅仅是学校的原因,可能更是学生自身能力有待提高。

(3)环境适应能力

毕业生对新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不仅体现在人际交往方面,而且体现在对工作的胜任能力方面。对工作的胜任能力与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息息相关,高校教育对学生的就业有很大的影响。从调查中发现,就在校期间所学知识和能力而言,可以完全胜任工作的人占有27。3百分号,基本胜任58。5百分号,勉强胜任9。1百分号,完全不能胜任的比例仅占5。1百分号,这说明该校大学生的工作能力值得肯定,但是学校还需要不断优化教育管理,力求该校学生在工作的胜任能力方面达到100百分号。与其它高校毕业生相比,该校学生在综合素质。动手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创业精神等方面存在优势。调查数据显示,在工作中该校毕业生认为自己比他人能力突出的占14。8百分号;实践动手能力强于他人占10。9百分号;专业水平强于他人占7。6百分号;管理能力强于他人占6。7百分号;学习能力强于他人占13。8百分号;创新能力强于他人占3。0百分号;实际工作能力强于他人占8。6百分号;敬业精神强于他人占11。2百分号;合作与协调能力强于他人占9。3百分号;外语水平质强于他人占2。7百分号;计算机水平强于他人占3。9百分号,灵活应变能力强于他人占7。4百分号。虽然同学们认为在这些方面比其他人能力更突出,但是纵向观察就会发现该校学生的外语水平还是有待提高的,英语不仅是英语专业的同学要学习掌握,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该熟练的掌握英语,使自己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多一项技能。(4)个人职业发展规划

已参加工作的人大多都会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规划,力求更好的发展。一些人会为提高自己的政治。业务水平而进一步学习,在工作之余参加一定的学习组织,目的是使自己视野开阔,拓展思路,提高自身业务技能。由问卷数据分析可知44。6百分号的人有进修的计划,可见该校大多数毕业生工作后仍计划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让自己全面发展,实现自我价值。对于工作年限,有6。8百分号的人预计在其工作单位工作半年左右;有46。6百分号的人计划在其工作单位工作1-3年;其余人则计划在其工作单位工作超过3年甚至更长时间。可以看出,现在的毕业生大多数都计划在第一个工作单位工作1-3年,在学习到一定的经验。有一定的阅历之后,再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

2。存在问题及建议

经过分析调查问卷中相关问题的数据,对该校毕业生毕业后参加工作情况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对该校毕业生未来就业前景充满憧憬。与此同时也发现了部分存在问题,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

(1)该校课程设置存在问题

同学中认为该开的课程没开,不该开的课程开了的占18。4百分号;认为课程理论性太强,缺乏实践的占30。4百分号;认为课程体系陈旧的占17。9百分号;认为内容不够深入的占18。1百分号,认为课程体系不完整或没规的15。2百分号。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对于高校的课程设置也需要不断地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应该应广大师生的要求,改革课程体制,增设一些实践性强的课程,让同学们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从理论中认识实践,从实践中学习理论,达到平衡的效果。

(2)该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生认为指导中心的信息不及时。不充分的占20。1百分号;认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太少的占32。8百分号;认为没有做好学生的推介工作的占25。6百分号;认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太少的占21。4百分号。目前高校普遍缺乏对就业教育的深入研究,一些高校在进行就业教育研究的过程中不够科学和系统,也普遍不够重视;此外,就业教育内容比较单调,一般是就业形势分析。就业政策宣讲以及离校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内容,缺少有针对性的专业指导和专业的就业教育,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课执行不力,在就业指导课的执行过程中出现了课程内容流于形式。课程地位没有落实和师资力量比较薄弱的情况。同时,现阶段开展的就业教育还忽视大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探索和实践体验领悟等有效途径,往往将教育内容等同于知识传授与理论灌输,忽视了就业教育过程中学生个体积极思维和积极情绪的体验,无法完全调动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3)学生自我认识问题

面对更换单位问题,认为是工资待遇问题的占21。5百分号;认为是发展空间问题的占31。9百分号;认为是兴趣特长问题的占11。9百分号。作为高校,校方要保证学生们健康的成长,给他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培养他们适应各种生活,接受各种文化,胸怀宽广。遇到问题,主动找出原因,解决问题,不要一味的抱怨现实社会,学会承担责任。

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是高质量就业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实现,高校应注重加强毕业生求职技巧。职业生涯设计等方面的指导,同时,政府也应继续推行和完善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政策规定,使赴基层就业真正成为大学生认可的有发展前途的就业途经。高校就业教育必须调整并不断优化办学思想,加大改革力度,提高培养质量,为毕业生就业打好基础。高校要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积极开展高校与企业。高校与社会的联手合作,为学生提供接近实际,学以致用的渠道和路径,切实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实现就业自立的基本能力。同时,毕业生也应该理性看待自己,主动适应社会,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有效实现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路径研究

洧效实现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路径研究【3717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40104.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