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中國高校传媒联盟运行分析与启示【2653字】

时间:2023-02-19 09:11来源:毕业论文
中國高校传媒联盟运行分析与启示【2653字】

中国高校传媒联盟运行分析与启示

中国新闻教育自1924年燕京大学创设新闻系开始至今,为新闻媒体培养了大量人才,推动了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燕


中国高校传媒联盟运行分析与启示

中国新闻教育自1924年燕京大学创设新闻系开始至今,为新闻媒体培养了大量人才,推动了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燕京大学是中国最早创办新闻教育的高等院校之一,成立之初就强调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并重,力求将两者融合贯通,协调发展,凭借先进的教学理念和高质量的人才论文网培养,成为这一时期中国新闻教育的典范。

时至今日,针对国内大学新闻教育质量,业界和学界的批评之声却从来没有停止过,其中主要是批评教学与实践严重脱节。中国新闻教育以重视实践起步,缘何走到今天却与实践脱节?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环境中,新闻教育与新闻实践是否存在良性互动的可能?如何实现这一良性互动?2008年成立的中国高校传媒联盟及其实践或许能带给我们些许启示。

一。校园媒体与中国高校传媒联盟

校园媒体通常指高校校园媒体,其广泛存在于全国高校中,表现形式为报纸。杂志的纸质媒体和电视。广播。网络电子媒体,其受众主要为高校师生。当前高校校园媒体普遍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组织较松散。除学校校报。电视台。广播台和新闻网的管理和运作相对集中在学校层面外,大多数校园媒体分散在高校内部的学生组织或者院系中,他们的新闻传播活动大多单独进行,报刊媒体期数少,刊期随意性大,新闻报道时效性差。

二是从业者为不同专业的在校学生,包括新闻专业的学生,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能力参差不齐。

三是校园媒体之间交流少,在相对封闭的空间从事各自的新闻报道活动,与社会及社会媒体的接触更是少之又少。

当前,新媒体迅猛发展,传统媒体的生存和发展同青年人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2008年5月25日,创刊于1951年的传统媒体中国青年报在教育部和共青团中央的指导下,牵头并携手国内63家重点高校组建中国高校传媒联盟“,试图将散落于各高校的校园媒体联合起来,共建一个高校新闻资源整合与共享的社会化机制,同时为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拓宽渠道。

在中国高校传媒联盟诞生以前,各高校校园媒体没有成熟的联合组织,校园媒体处在自娱自乐“的从业状态“中。联盟成立3年后,加入联盟的签约理事高校已达247所,会员媒体近千家。此外,北京。天津。江苏。四川。福建。江西。上海。河南。广东。陕西等地方高校传媒联盟相继成立,与联盟成立同时开通的中国校媒网的注册会员已达到500多万人。至此,散落在各高校的校园媒体有了相互沟通的平台。

在4年多的运作中,中国高校传媒联盟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服务对象广泛,存在于高校的各类媒体,包括高校校报。电视台。广播台。新闻网以及院系和学生组织的报刊。杂志等成为校媒联盟服务对象。

二是活动内容丰富,校媒联盟联合社会媒体及各校有关部门进行高校传媒工作者(包括学生和相关教师)的教育。培训工作以及开展各种形式的新闻宣传业务交流。

三是运作目的明确,校媒联盟与高校共同建立一个社会媒体与校园媒体的交流平台;建立校园媒体新闻传播的社会化机制,即让大学生通过自己的媒体,在校园里也能更多地了解社会,也让社会更多了解高校里的学子在想什么。做什么;为大学生,特别是新闻专业的大学生,提供一个有效参与社会的渠道。

二。中国高校传媒联盟的运作策略分析

1。打破壁垒,与社会媒体联动。社会不断发展,大学与社会之间相互依赖的程度也越来越高,社会对高等教育系统的开放性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媒体对大学的关注度持续走高。社会和社会媒体了解大学及大学群体的渠道有限,客观上媒体在报道中容易混淆大学生个体和群体。大学教师个体和群体的情况;为了追求报道的轰动效应,娱乐化报道大学校园新闻;利用社会对大学的关注,以各种渠道获取大学新闻,肆意夸大。危言耸听……这些非理性报道造成了不健康的大学报道媒介生态,在一定程度上容易使社会对高校群体形成某些偏见。因此,需要校园媒体疏通信息渠道。打破刻板印象。

中国高校传媒联盟的成立率先打破了壁垒“。联盟成立以来,开展了一系列在全国范围都很有影响力的活动,并形成与世界对话“校媒之星“等品牌活动。2010年,联盟曾先后组织校园媒体的学生记者对话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先生。法国前总理拉法兰先生。高校校园内部的媒体有机会走出校园,和社会上更多的媒体进行互动交流;社会媒体和社会也有机会与大学校园媒体。大学生,包括部分教师进行零距离接触和合作。

2。抓住青年,延续品牌影响力。今天,传统纸质媒体遭遇到了来自新媒体的冲击。受电子媒体和新媒体强烈吸引的主要人群是青年人,他们已经逐渐成为新媒体的主要使用者和消费者。因此,纸质媒体要在这场媒体大战中争有一席之地,抓住高校受众就成为重要和必然的选择之一。

中国高校传媒联盟利用自身的社会影响和传统媒体的优势,给高校学生媒体的记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和平台,为他们提供了更多更优质的参与社会。投身实践的机会,对增强新闻专业大学生就业的能力和水平,正在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校媒联盟重视利用新媒体,专门为校媒的学生记者们打造了三大网上实践交流平台――校媒网。校媒采通。微博校园,利用便捷的新媒体让更多校园媒体学生记者有机会提高新闻实践能力。这其中,校媒采通是校媒联盟各个校园媒体内部的供稿平台,是新媒体技术的工作。交流。合作平台;也是一个能够实现各大高校校园媒体业务交流的工具,一个众多活动的发布。组织平台。

3。整合资源,实现媒体社会效益最大化。据了解,全国460所高校都开设有新闻专业,在校生超过13万,相应的新闻专业师资。新闻专业学生都成为校媒联盟可以利用的人力资源“。高校本身丰富的新闻资源能成为校媒联盟看重的信息资源;校媒联盟既可以成为便捷有效。指向性强的校园媒体,也可以联合各大高校校园媒体,形成整合效应。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校媒联盟通过整合全国各高校的新闻学生资源,凝聚青年人的创造力,利用自身传媒优势与各种社会资源对接,为校园媒体学生记者寻求成长的机会,满足高校新闻学子的成长需求,帮助大学生记者成长。通过联动采访,实现跨省高校不同校园媒体对同一主题多侧面多角度的联合采访。因此,校媒联盟不仅是高校校园媒体间的实践平台,更是让大学生记者学会运用新媒体的能力来丰富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也是在高校与社会间搭建的沟通平台。

因此,校媒联盟在整合高校各项新闻资源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高校就业;校媒联盟开展丰富多彩。主题健康向上的报道活动,传播了新时代的大学精神,积极引领校园媒体参与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推动社会进步;在对外报道活动中,来自大学校园的意见领袖,也正把中国身影传向世界,世界正把他们看作中国新名片。中国青年报发起组建的中国高校传媒联盟在各项活动中实现了媒体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中国高校传媒联盟运行分析与启示

中國高校传媒联盟运行分析与启示【2653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39994.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