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高校招生地方化问题探究【3020字】

时间:2023-02-17 12:38来源:毕业论文
高校招生地方化问题探究【3020字】

高校招生地方化问题探究

1。高校招生概述

高校招生,就是指高等教育院校按照国家规定和相关政策招收新生。高校招生分为:全国统招。自主招生


高校招生地方化问题探究

1。高校招生概述

高校招生,就是指高等教育院校按照国家规定和相关政策招收新生。高校招生分为:全国统招。自主招生。保送生。艺术生。体育特长生。军队院校招考。师范类招生等类别。高校招生是高等院校选拔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必要手段。

招生为高校带论文网来了新的活力,是高校发展的动力。高校招生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有素质。有文化的综合性人才的有效途径。高等院校通过对不同类型学生选用不同形式的招生,来满足学校课程结构与未来发展计划。是高素质人才选拔。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社会经济的转型,高校扩招,高校招生工作已由传统全国统招形式发展成为多种形式招生并存,为高等院校的人才筛选,发展战略提供了一定的发展动力。随着高校与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碰撞,高校招生越来越受政府发展影响,高校招生自主化。地方化发展,既为本地区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同时也制约着教育水平的发展。

2。高校招生地方化概述

高校招生地方化是指:普通高等院校招生中,会对本地考生实行保护政策,包括录取名额。分数线。待遇等。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在高校的扩招,高考统招下,由于全国教育水平的差异,导致学生的教育水平的差异,国内高考生都朝着教育发展水平较好的地区(例如北京。上海。广州。山东。湖北等)报考,使得高考生整体流向出现大的偏差,导致地方招生或不够。或超出预计,也造成地方人口比例失调。为保证当地生源。教育水平,地方政府对招生进行了调整配置,很多高校均实行自主招生和考试招生结合的方式。

普通高等院校在发展。招生。教育水平升级等多个方面受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学校虽有自己的经济来源,但财政拨款才是重点,所以地方政府希望本地学生能接受更好更全面的教育,来提高本地生源的文化水平和本地人素质,从而提高本地的竞争力。高校招生地方化的直接表现为各省市间的录取分数线的差异,主要招收本地生,针对本地生源去取分数线低,录取条件宽松;对于外省生源录取名额少,录取条件要求较高。同一所学校不同地区的录取分数线差异较大。这种招生地方化是由各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累计和发展,地区发展战略和财政支出造成的。

3。高校招生地方化利弊

高校招生地方化,一方面是因为每个地区的教育水平不一样,教育氛围不同,由于教师多为本地人或本地居住着,招生本地化,有利于学术。教学教育交流;另一方面是出于地区政府的支持与地区保护,促进本地生源数量达标,促进本地教育水平发展提高。

3。1高校招生地方化优势

高校招生地方化对于本地生源素质的提高有重要作用。招收本地学生可以提高本区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高等教育的普及,从而提高区域文化水平的提高;也促使本地生源不必在经济上承担过多压力,节约成本而又提高本地教育水平。

对本地经济发展来说,高校大学生消费是拉动本地经济增长的一大助力,招生本地化,有利于促进高校周围经济的发展,刺激消费,促进经济转型。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尤其是经济扶贫区,可减少该区域学生的经济生活压力。从本地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发展来说,本地考生从小受传统文化影响,对传统文化较为熟悉,是传统文化的区域传承主要对象,本地招生对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发展。创新提供了知识条件与师资指导。

3。2高校招生地方化劣势

普通高等院校招生地方化虽短时间内提高了当地的教育水平,但就整体发展而言,忽略了教育公平,影响了教育水平的整体发展,降低了区域科研研发水平。

从教育公平来看,高校招生一般按照分数线决定,而本地化招生对外省考生分数要求较高,本地考生要求较低,使外省考生需达到较高分数才能进入学校。各地高考分数线相差悬殊,有的甚至达到一两百分,导致一些成绩较好,素质较高的考生进入不了教育更好的院校,反而本地生则可以以较低的要求进入到更好的院校,促使教育存在不公平。尤其是对于经济发展,教育水平落后的西部地区,由于教育水平的低下,教育资源的匮乏,造成高校教育的发展缓慢,人才整体水平低于教育发达地区。

从社会公平来看,目前虽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差距,但城乡差距。东部发达地区与西部发展地区的差距还是存在的,且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逐渐拉大。而高校招生的本地化,也成为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一大原因,导致城乡教育机会不平等,教育水平不平等,从而影响本区域整体教育水平,也对农村地区。教育水平落后地区的差距拉大具有直接影响,造成社会教育分配不合理。不公平。

从社会腐败来看,招生本地化,促使名牌“类高校的对外招生减少,这也更吸引了外省考生的报考欲望。社会避免不了滋生腐败,名校所在地就出现了各种关系网。权钱交易等,使较少的招生指标成为交易的砝码。具有特殊背景的考生。特长生。特招生。保送生等指标的出现,抢去了外省普通考生报考资格,为高校招生的透明化带来了影响。

4。总结

高校招生地方化,影响了教育公平,容易滋生腐败,从而影响整体水平的发展。在当前教育体制不断完善,高等教育不断发展的社会,教育平等呼声高,应从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学校的自主决策中,加强政策引导,促进招生公平。

4。1建议

国家宏观调控,促使教育公平。高等院校招生政策是按照国家教育部标准进行制定的,资金大多是由国家财政拨款的,发展需要靠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招生本地化将会影响社会公平。因此,国家要加强对高校招生名额的稳定性调整,根据实际情况,教育发展水平,制定科学化的招生名额比例分配。对教育水平较低的省市,增加外省高校的录取名额,条件要求适当降低;对于教育水平较高的省市,鼓励吸纳外省优秀考生。既可以增加高校招生中的合理公平,也可增加高校教育理念的更新,公民整体文化水平的提升,从而构建和谐社会

学校加强自主招生中名额分配。对于高校招生,高校领导决策管理层也要有自己的发展规划,不能只考虑当地文化水平发展,以及契合当地政府的发展意向,将招生地方化当作对本地的贡献,应该一视同仁。高校的发展与当地政府是互相促进的,高校为本地区培养出一大批有文化。有素质的高质量人才,推动了当地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也增强了地区公民的文化素养,对地区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创新做出了巨大共享,而地区政府在高校的科研。资金。场地等各方面都大力支持,双方互相促进。高校在招生中一定量的偏向本地区是情有可原的,但地方化招生是不可取的。高校在制定招生政策时,应制定明确的名额比例,将本地区招生控制在一定比例内,吸收外省考生中的优秀者,弱化本地化招生带来的区域差距与教育不公平。同时,高校可根据本地区考生与外省比例,根据地区发展,自身发展等做出综合评估,从而降低招生地方化弊端。

政府学校双向考虑,结合社会需求,制定合理招生方案。政府为高校提供更多资源帮助,打破教育壁垒,发展多元化教育,学校也应该在政府资源中拓展经费来源,增加独立性。高等教育作为地区政府人才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而招生地方化会使地区人才质量得不到更好发展,甚至出现降低,这就需要政府与学校双向考虑市场需求,寻找发展方向,多样化招生,可制定一些定向招生“。委托培养“等,但数量不宜过多,这样既增加了招生的多样化发展,也增加了高校就业率,从而推进地区发展。

总之,高等院校由于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在招生中适当增加本地招生,是情有可原的,但将重点放在本地,招生本地化,是一种不公平的招生方法。高等院校就是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社会输送综合性人才的培养地,在支持本地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教育公平,促进国家教育水平的整体发展。

高校招生地方化问题探究

高校招生地方化问题探究【3020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39366.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