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浅析高校贫困生认定中道德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對策【2933字】

时间:2023-02-14 11:44来源:毕业论文
浅析高校贫困生认定中道德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對策【2933字】

摘要:贫困生认定是高校的一项常规且重要的工作。在实际认定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了学生道德风险的产生,使资助工作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对学


摘要:贫困生认定是高校的一项常规且重要的工作。在实际认定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了学生道德风险的产生,使资助工作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对学生道德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对策。

关键字:贫困生;认定;道德风险。

1贫困生认定中道德风险的释义和特点。论文网>

1。1贫困生认定中道德风险的定义。

道德风险并不等同于道德败坏。道德风险是20世纪80年代西方经济学家提出的一个经济哲学范畴的概念,即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的同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

道德风险亦称道德危机。贫困生认定中道德风险指高校在开展贫困生认定工作过程中,部分家庭经济条件不符合贫困生认定标准的学生通过开据相关证明,积极申请贫困生资格,试图通过贫困生的认定获得国家或者学校资助的行为。

1。2贫困生认定中道德风险的特点。

根据贫困生资助政策的性质和目标,高校贫困生认定中道德风险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风险的破坏性。道德风险发生以后,一方面由于家庭经济条件不困难的同学挤占了国家和学校的助学资源,使得家庭真正困难的同学得不到应有的资助;另一方面道德风险产生以后会对其他同学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甚至有可能产生传染效应“,使国家助学政策大打折扣,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二是风险控制的长期性。高校贫困生资助问题自1994年以来就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界的研究热点,经过十几年的努力,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已经完全构建起来。然而在贫困生认定方面,尽管各高校都在不断完善工作方法和认定程序,但在实际工作中,还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贫困生认定制度与办法,无法避免道德风险的产生。

2道德风险产生的原因。

2。1学校和学生之间信息不对称是道德风险发生的前提。

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贫困生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在贫困生认定过程中,高校主要依靠与学生谈话,审阅学生个人申请。相关民政部门出具的学生家庭贫困证明,班级同学和班委反映的情况进行一个综合的了解。特别是对学生家庭成员以及家庭收入等信息无法一一进行核实,只能以民政部门开具的证明为准。学校与学生之间存在的严重信息不对称,容易诱使学生通过开取虚假证明骗取贫困生资助。

2。2民政部门不作为为道德风险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尽管目前各高校贫困生认定的方式不尽相同,但都主要包括以下程序:①由学生本人报告家庭经济情况;②县民政局。乡镇政府。村委会。街道居委会出具贫困家庭证明;③班委。同学。室友反映情况;④高校学生管理人员通过调查学生消费情况来了解学生生活水平。其中硬性条件就是必须有民政部门出具的家庭贫困证明。一些民政部门责任意识不强,对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完全不审核或者仅进行形式上的审核,只要学生申请就盖章就盖章,不作为。乱作为现象严重,使家庭贫困证明的可信度降低。

2。3宽泛的认定标准为道德风险发生提供了可能。

确定大学生贫困标准是开展学生资助工作的首要问题。在贫困生认定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些硬性标准,比如孤儿。单亲。残疾。低保户。兄弟姐妹上学多。山区等,来认定特别困难和比较困难的同学。但对一般贫困生的认定缺乏量化指标,更多地依靠高校学生管理人员。同学等的主观评价来予以认定。一些学生在利益的诱惑下产生机会主义倾向,通过开具虚假证明。夸大家庭贫困状况等来获取贫困生资格。另外由于区域经济状况和生活水平差异很大,各地对贫困家庭的认定标准也不统一,这种差异在大城市和小城市之间更加明显,造成了贫困程度认定标准的不确定性。

2。4学生资助专管员专职不专加大道德风险产生可能性。

当前多数高校虽然设立了专门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统筹安排学生资助工作,各院系也指定一名老师负责本院系学生资助工作,基本上形成了一整套的管理体系。但在实际运行中,各院系负责学生资助的老师一般为高校学生辅导员,导致学生资助工作专管员专职不专。另一方面,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张,学生的个性特征更加多元。

如何迅速准确了解学生以及他们的家庭情况,在不伤害学生的同时识别学生提供信息的真假,对辅导员来说是一项极大的挑战。学生资助工作专职不专与贫困生认定挑战加大之间日益扩大的矛盾增加了认定道德风险。

2。5利益驱使是道德风险产生的主观原因。

有心理学家把人的需要由低级到高级分为5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并认为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人们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校基本建立起了一套比较完善的资助政策体系,包括奖。贷。勤。助。免“。绿色通道及师范生免费教育等,对人均国民收入仍偏低的中国大学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诱惑,不论个人需求状况处于何种阶段,他们都期望通过申请贫困生补助,以使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的层次再上一个部分。导致个人理性(争相申请贫困生补助)与国家集体理性(仅真正的贫困者才应得到资助)出现不完全对接情况,使高校的学生资助工作效能大打折扣。偏离预期目标。

3预防道德风险应该采取的措施。

产生道德风险的同学受益,可能会助长他们的机会主义倾向,并可能引起其他同学的效仿或者对学校助困工作的异议,不利于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因此高校必须采取措施,切实防止贫困生认定过程中道德风险的产生。

3。1加大对国家资助政策和学校资助工作的宣传和教育力度。

要通过召开班会。开展讲座。制作宣传栏等多种方式,加大对国家资助政策的宣传教育,使大家充分认识到国家各种资助政策的目的。只有每一位同学都获知国家资助政策的目的和意义,才能真正发挥贫困生资助工作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对申请贫困生认定的同学,要另行开展小范围的再宣传和再教育,让有产生道德风险倾向的同学充分认识自己的行为将会产生怎么的后果。

3。2提高民政部门对开具的学生家庭贫困证明作用的认识。

家庭贫困证明但对于学生争取相应资助和高校资助工作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必须使民政部门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作用,积极负责地去核实学生的家庭情况信息并如实出具证明。学校在要求相关民政部门出具贫困证明的同时,还应提供学生家庭成员的年龄。职业。收入来源。健康状况。经济状况及以前受资助的情况的一些证明。另附反映当地居民生活水平的统计指标和社会保障指标。从而有效避免这些学生产生道德风险。

3。3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积极引导学生处理好义与利的关系。

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是构建社会主义社会的需要,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需要,也是避免贫困生认定工作道德风险的必要措施。在加强诚信教育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处理好义与利的关系,使大学生在不损害集体利益和他人利益的前提下,追求个人正当的物质利益。只有把利益与道德之间的关系处理恰当了,个人才能真正地服务于社会。才能体现出个人真正的价值。也才能正确获得自身利益。

3。4充分发动班干部的电子眼“作用学生干部来源于学生,对班级同学的性格特点及生活消费习惯有更准确具体的了解。在进行贫困生认定的过程中,可以多听取班干部的意见。班干部也可以对那些产生道德风险倾向的同学进行必要地劝说和阻止,这样不仅避免了道德风险的产生,也会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同学的集体荣誉感。

参考文献: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李仁方。论高校贫困生认定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及其解决[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11,28(1):95-98。

[3]梁思影,陈健。[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6(3):29-32。

浅析高校贫困生认定中道德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對策【2933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38032.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