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面向产业转型升级 构建高校继续教育新模式【4917字】

时间:2023-02-13 12:42来源:毕业论文
面向产业转型升级 构建高校继续教育新模式【4917字】

面向产业转型升级构建高校继续教育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726文献标识码:A

一。面向新常态,高校继续教育应明确定位提


面向产业转型升级构建高校继续教育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726文献标识码:A

一。面向新常态,高校继续教育应明确定位提高服务社会能力

面向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常态,高校继续教育应进一步适应社会需求,改革教学内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管理机制,提高服论文网务社会能力。2010年7月颁布的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并把为社会成员提供继续教育服务“作为高校服务社会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4月,国务院印发文件关于印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行动方案指出要组织科技人员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紧密对接地方产业技术创新。农村农业发展。社会公益等领域需求,继续实施万名专家服务基层行动计划。“2016年10月,教育部印发促进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计划提出要理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各环节,优化资源配置,充分调动高校科技人员积极性,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水平,切实提高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高等院校的基本职能是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继续教育既是人才培养,也是社会服务,同时也是科研成果转化的一个重要载体。面临新常态下社会经济发展对各类高层次人才的紧迫需求,高校应加大继续教育办学和管理创新力度,准确定位,优化继续教育项目与课程体系,创新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发展模式转型,提高继续教育综合服务能力。

近两年来浙江大学充分发挥综合型。创新型大学的学科优势和综合特点,积极为行业企业。区域经济发展等发挥智力支持作用。顺应时代发展新形势,浙江大学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施继续教育品牌化发展策略,有针对性地研发和实施面向产业?D型升级的高层次人才培训项目,推动了继续教育的改革转型。以党政管理。企业经营管理。专业技术三方面高层次人才培养为重点,以继续教育为纽带,通过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探索了高校和地方产学研对接合作新模式。这种探索,既有利于促进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同时也有利于提升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水平,对发挥高校服务地方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深化教学改革创新继续教育办学模式

(一)主动开发市场,区分产学研政不同培训对象,整合联动设计新项目

近两年来浙江大学依托自身专业优势,根据国家人才强国战略要求,面向科技。教育。医疗专业技术领域举办了约1300期培训班,培养相关人才超过10万人次。其中,围绕新一代信息网络。现代农业。现代能源等重点领域,医疗卫生。环保生态。西部教育等社会公益领域,主动开发挖掘市场需求,举办了200多期以产业转型升级为主导方向的继续教育培训项目。

面向产业转型升级,党政干部管理者是产业政策引导和组织推动者,企业经营管理者是产业行业升级的主体实施者,高校。科研院所的专业技术人员则是重要的技术开发和科研成果转化的中介。此类项目的特点在于通过细分培训市场需求,根据产学研政不同对象群体知识更新和职业发展需求,针对区域经济发展重点领域中产业集聚区高新区领导干部。科研院所技术开发和转化推广人员以及企业经营管理者三大类培训对象,有机联系。统筹开发按需定制“式培训项目和产学研需求对接的项目。

浙江大学近两年组织实施的产业升级为主题的200多个项目中,一类是政府管理者主要来自各地经信委。高新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等产业对口部门,以及环境保护。药品食品电子商务等以行业主管类领导,约占八成左右。第二类是以产业提升企业管理者为培训对象。主要对接各地发改委。经信委。科技局。高新技术开发区等政府部门,通过上述单位统一组织当地对口产业的企业家参加培训,实现产学研对接。第三类在产业技术转化推广人才培养方面,通过继续教育。相关专业。纳米技术研究院。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研究和技术转移机构的继续教育中心,开发了基因组科学研习班。节能建筑转型升级培训班。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班等系列品牌项目。

(二)细分行业领域,面向产业需求,创新开发产学研结合培训项目

浙江大学坚持以继续教育为纽带,对接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需求,对接政府产业政策引导需求,对接科研成果转化需求,探索高校服务社会的产学研合作新渠道。近年来新开发不同行业领域,形成了一批富有特色的品牌项目。

1。现代农业系列品牌项目

在现代农业方面,以服务三农“。农业现代化,以及生命和环境领域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需求为主要目标,培养和集聚一批高水平应用型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着力提高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受农业部委托举办现代农业技术培训班10期,开设了粮油。蔬菜。瓜果。茶叶。食用菌。畜牧。中草药等专业培训班,浙江省27个农技推广示范县527人参加了培训。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合作开办全省铁皮石斛产业提升培训班“,与湖州。海宁等地方合作开办了现代农业领军人才培训“现代农业职业带头人“等农业人才队伍培训班。近两年来举办了25期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班“,培训人员1929人次。

2。现代服务业系列品牌项目

在现代服务业方面,举办美丽乡村旅游产业主题培训班63期,培训人员3464人次;现代物流业主题培训班19期,培训人员1054人次;受宣传部。旅游局。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等文化产业上级主管单位委托举办文化产业主题培训班147期,培训人员8035人次。

3。信息化产业系列品牌项目

杭州是国内互联网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研究的先行地区之一,处于全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的第一方阵“,也是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之一。浙江大学继续教育以杭州市智慧城市建设成果为依托,面向全国辐射,举办了互联网。信息化。智慧城市主题培训班约200期,培训学员约1。1万人次。4。公益事业系列支持项目

公益事业是高校继续教育服务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扶贫可以起到转变观念。掌握技能。催生精准扶贫内在动力的作用。以浙江大学继续教育贯彻国务院开发办扶贫任务开展公益培训云南省景东县党政干部研修班“为例,项目连续组织8期,培训学员295人次,包括景东各级干部。涉农专业。旅游管理。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技术骨干。乡镇技术人员。涉农企业经营者。专业合作社带头人。种养殖业大户等。学校积极整合科技项目资源,安排科技成果培育专项,帮助精准扶贫村发展特色农业,重点选择当地贫困人口参与度较高的茶叶。食用菌。养殖业三个产业,探索高校+政府+企业+合作社+贫困农户“的产业精准扶贫联动模式。

(三)结合一带一路“西部开发“国家战略,发挥继续教育的产学研桥梁纽带作用

学校结合一带一路“西部开发“国家战略,从区域经济和地方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切入,以继续教育为纽带,对接行业发展和企业需求,以产学研合作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从资源整合。协同机制角度整体设计产学研对接的高端人才培训项目。浙江大学以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为依托,举办一带一路战略下开发专题培训班15期,为新疆。宁夏。甘肃。四川。广西等省市自治区培训高端人才694人次。培训结合海上丝绸之路“的构建,探讨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海上丝绸之路“的互动共建,将长三角特别是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和理念,与西部地区发展实践结合起来,为学员提供更加深刻的启发和思考。在教学培训结束后,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还根据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推进情况,积极对接政府需求,派遣专家参与地方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规划研究。编制和落实等工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三。创新管理机制,探索高校继续教育发展新模式

(一)明确定位,加强顶层设计规划

继续教育是社会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高校产学研成果转化的纽带,是高校科技服务地方的有效载体。浙江大学章程明确规定为适应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的需要,学校开展继续教育“。学校的十三五规划“将继续教育与科研一起纳入地方服务版块。十三五“期间,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发展将进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积极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启动实施一体两翼五点“行动计划,即以学校本部为主体,继续教育和专业院系为两翼,依托?W校研究院或产业技术服务平台布局华北。华南。西部。东北。沿海五大继续教育特色办学基地,重点面向节能环保。智能制造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服务。先进交通运输装备等新兴产业开展高端技术人才培训,形成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产学研对接的继续教育办学空间新的战略布局。

(二)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继续教育品牌

高校继续教育项目品牌化,关键是要具备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性。浙江大学继续教育项目品牌优势在于依托学科特色,紧密联系学科师资资源和科研资源,准确对接行业需求开发配置课程,课程整合具有高度匹配度和灵活度。一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区分对象招生;二是课程定位准确,学科性高端师资和行业领域专家师资组合配备,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优化组合。三是课程设置灵活,菜单式课程模块供客户自由选择,以上海。浙江温台模式。苏南模式等著名国企。民企为继续教育实践教学基地,提供现场教学鲜活素材。

(三)交叉联动,形成产学研互动叠加增值效应

通过近两年的探索,浙江大学继续教育项目逐步形成产学研互动叠加的增值效应。一是继续教育培训项目成为招商引资。技术推广的桥梁,招商引资与投资环境优化“产业转型升级与招商引资“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推广“等课程成为产业转型升级项目的标配课程;二是继续教育项目及学员群体成为高校教师课题的科研样本,包括政府绩效考核科研项目。桐庐物流业电子商务课题。铁皮枫斗产业科研课题等均是继续教育发挥产学研桥梁作用的典型案例;三是高校继续教育项目成为教师提升专业素养和科研能力的实践基地,有利于高校教师适应社会需求,丰富更新深化教学内容,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四)机制创新,为继续教育新模式提供支撑保障

1。立足创新驱动,设立技术转化推广机构

自2006年浙江大学进行继续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实行管办分离,理顺继续教育管理体制以来,继续教育以制度规范。政策引导。机制创新为工作重点,引导继续教育向市场化。差异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同时立足于科技成果推广,设立专门的科技转化机构。浙江大学六高强校“战略明确提出要重点结合创新驱动战略,瞄准浙江急需开展前瞻布局,推动更多学科参与到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以及国家和省级科技园区与产业集聚区的建设,面向产业需求,共建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和联合研究院,开展共性关键技术攻关,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做大做强技术推广体系,产生更加显著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近年来陆续设立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工业技术转化研究院等专门机构,并设立继续教育中心开展对口产业领域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积极搭建产学研对话平台。

2。重视政策制度引导,出台人事管理文件

2016年1月发布浙江大学事业编制工作人员公开招聘暂行办法,岗位类别中专门设置成果转化岗位,指专职从事产学研合作及成果转化等相关工作的岗位;教师分类中设置科研教学并重岗,对于具有科学研究系列高级职务且聘在教学科研并重岗的教师,审核合格可以直接发文转聘为同级教师系列高级职务;增加农业推广研究员职务系列与技术研发与知识转化研究员(高级工程师)职务系列申报,为培养产学研合作与成果转化师资力量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保障。

3。面向产业转型升级,探索建设产学研继续教育基地

浙江大学积极拓展高层次继续教育培训,先后同国家有关部委。大中型企业。地方政府合作共建了17个培训基地,包括中组部的全国干部教育培训浙江大学基地。人社部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农业部的中央农业教育培训中心浙江分院。国家发改委的西部地区基层村官培训基地。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共建的植物检疫培训中心等。浙江大学继续教育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需要,紧密联系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积极建设产学研紧密合作。东西部地区互动交流平台。如吉利控股集团。浙大中控集团。传化集团。阿里巴巴。万向集团。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湖州新农村建设。桐庐美丽乡村建设等已成为区域性特色化继续教育现场教学基地。

浙江大学在服务社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大格局下,致力继续教育品牌化。特色化发展,构建继续教育大平台,有效探索了产学研一体化教学联动的继续教育新模式。

面向产业转型升级构建高校继续教育新模式

面向产业转型升级 构建高校继续教育新模式【4917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37850.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