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教育信息化与高校历史教學【2981字】

时间:2023-02-12 09:32来源:毕业论文
教育信息化与高校历史教學【2981字】

教育信息化与高校历史教学

当前,信息化已经成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信息技术的介入使我们接受的知识量发生改变,也使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譬如出


教育信息化与高校历史教学

当前,信息化已经成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信息技术的介入使我们接受的知识量发生改变,也使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譬如出行。购物。销售。阅读。学习。娱乐等。由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活方式的变化必然带来思维方式的改变。在信息化渗透教育的过程中,人们的教育理论文网念亦在教育信息化中发生改变,促使高校历史教师。学生。课堂及实践方式发生变化。

一。教育信息化与教育理念

客观主义和建构主义是当代两种重要的学习理论。客观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类思维的根本目的就是去反映已经存在的客观实体及其结构,知识是不依赖于人脑而存在的实体,强调的是知识的灌输。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则主张,学习不是外部事物的简单呈现,学习的过程是发生于个体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学习者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主动。积极地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学习既是个性化行为,又是社会性活动。学习需要对话与合作。建构主义强调的是学习的情境性,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性。它所包含的四要素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即强调学生在一定的意义情境中对所学内容进行意义建构。其方式为学习者就某一主题的不同任务进行分工协作,通过会话讨论各自完成任务的经过及所遇到的问题,使每个学生的研究成果在学习集体享,以明确事物的性质。规律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教师将两种不同的教育理念运用于教学中,则会表现为两种不同的教学行为。以客观主义理念作为指导,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中,只不过是将人作为灌输知识的工具,转变由电脑代替人成为知识灌输的工具。而以建构主义作为指导,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中,则通过软件的相互链接及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形象。直观地营造出与学习目标相似的学习情境。教育者和学习者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创设情境,然后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资源,并对信息资源进行设计。从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来看,建构主义显然更有助于学习者在现代社会借助于计算机进行学习。

二。教育信息化与教育受众

计算机的人性化设计及多媒体技术应用上的迅速拓展,使得计算机变得简单易学,便于普及。计算机互联网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据统计,截至2014年6月,网民规模已达6。32亿,半年共计新增网民1442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6。9百分号。就年龄结构来说,20~29岁年龄段网民所占的比例为30。7百分号,在整体网民中占比最大。就职业结构来讲,学生依然是中国网民中最大的群体,占比25。1百分号。2014年上半年,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比例继续保持着增长,从81。0百分号上升至83。4百分号。今年,网民使用手机上网比例首次超过传统PC上网比例(80。9百分号),手机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设备。如此庞大的人群,说明计算机和互联网已经成为信息时代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和社会条件,成为人类走出工业文明步入信息时代的两个最重要的技术杠杆。

借助于计算机。互联网的发展,教育信息化亦大力推进,使教育受众进一步扩大。对高等教育来说,慕课“,即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s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就是新研制出来的一种影响较大的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它发端于过去的那种发布资源。学习管理系统,以及将学习管理系统与更多的开放网络资源综合起来的旧的课程开发模式。通俗地说,慕课“是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是为了增强知识传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组织发布的。散布于互联网上的开放课程。这一大规模在线课程掀起的风暴始于2011年秋天,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呈现未来教育“的曙光。从慕课“的定义可以看出它有三个特点:一是大规模,即不是由个人发布的一两门课程,而是由大规模参与者发布的课程;二是开放性,即尊崇创用共享协议,课程只有是开放的,它才可以是慕课“;三是网络课程,即这些课程不是面对面的课程,材料散布于互联网上。

三。教育信息化与高校历史教学

无论是网络技术的发展。教育观念的改变,还是慕课“的出现,势必对高校历史专业教学,对教师。学生都产生深刻影响,为高校历史教学的改变提供契机。

1。促使教育者发生改变。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促使高校历史教师必须具备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从图书检索能力演变发展而来,计算机互联网的发展使这种能力同当代信息技术相结合,成为信息时代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它要求高校教师具备有高效获取。评价选择信息的能力,有序归纳。存储和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运用多媒体发布信息。创造性使用信息的能力,并将以上一整套驾驭信息的能力转化为自主。高效地学习与交流的能力。历史的学习。教学虽然依赖于史料。传统意义上的故纸堆“,但从故纸堆“中找出相应的围绕某一主题材料的能力却是基本的能力。为加强史料的使用。学术的交流,越来越多的书籍。历史资料被数字化。例如:一些著名的网站和大型数据库,如国家图书馆。大成老旧刊全文数据库。CADAL。全国报刊索引等,给人们带来巨大的便利。在如此众多的数字化史料中寻找自己需要的资料,成为这个时代历史教师的必备能力。在历史教学的课堂上,教师不只是将知识传递给学生,还需将学术前沿发展状态讲述给学生,成为学生进行学术研究的领路人。因此,高校历史教师的信息素养更应与时俱进,方能站稳课堂,守住阵地。

2。促使学习者发生变化。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在全社会的推广,搜索工具越来越强大,知识层面的东西几乎在互联网上都可以找到。精品课程的上网,网络课程的开设,以及慕课“的推广,作为网民主体的学生拥有更多的途径去获得知识。在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学生已经成为数字时代的土著“,他们的思维网络化,不习惯于记忆。积累知识,而是习惯于求助于互联网,从互联网中获取想要的答案。这样,学生的变化单纯通过课堂灌输已经难以将其框住。这就要求高校历史教师讲授的内容不仅是学生在课堂上通过互联网立刻就能获取的内容,而且是他们需要的更为灵活的促使他们思维活跃的授课方式。

3。促使授课方式的转变。传统的历史教学是以客观主义观念为指导的,重视知识的灌输,缺少学生的参与,课堂成为教师的一言堂“。建构主义理念在教学的运用成为改变现状的一种途径。教育信息化促使教育者信息素养提高。学习者思维方式发生变化也为传统授课方式的转变提供可能。教师运用自己较高的信息素养能力,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营造同教学目的接近的情境,给学习者布置任务,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分工协作,分享集体研究成果,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将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流程转变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流程,从而使翻转课堂“成为可能。

4。促使历史教学实践的改变。目前,历史专业学生的就业出路大多为中学教师,因此高校重视培养学生将历史知识在课堂上传递给中学生的能力,但容易忽略培养史学专业大学生将史学知识运用于社会的其他实践能力。互联网的发展为我们拓展培养历史专业大学生的其他能力提供了思路。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实际参与制作历史专业课程影视片和历史主题记录片,就是一种有效的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方法。更重要的是,与其他工程实践方法相比,该方法非但不会对学生学习专业知识造成负面影响,反而为学生自主建构历史知识创造了必要的环境。北京师范大学历史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以历史文化影像化工程“教学实践项目为背景,提出将影视多媒体技术融入到高校历史实践教学过程,以达到学生自主建构历史知识,以及培养动手操作能力的双重目的。此种方法的运用将使历史专业学生的就业出路进一步拓宽,有助于提升了学生的工程技术能力。

教育信息化与高校历史教学

教育信息化与高校历史教學【2981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36947.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