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加强农业高等院校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思考【2401字】

时间:2023-02-12 09:27来源:毕业论文
加强农业高等院校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思考【2401字】

摘要从加强农业高校自主创新研究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对高等农业院校自主创新研究工作的构架。自主创新研究能力建设,以及原始创新。技术集成创新和引进吸


摘要从加强农业高校自主创新研究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对高等农业院校自主创新研究工作的构架。自主创新研究能力建设,以及原始创新。技术集成创新和引进吸收再创新所取得的成绩,特别是对十一五“期间农业高校自主创新观念。机制。队伍。环境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目的是为了推进和快速提升农业高校自主创新研究能力建设。论文网

关键字农业高校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1加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胡锦涛同志强调,21世纪头20年是经济社会发展。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奋起直追,围绕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奋斗目标,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温家宝同志强调,中央根据国家现实发展和长远利益的需要,把握世界科技GM的趋势,对科技发展做出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规划和部署,就是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就是要坚定不移地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新中国自成立以来,此前已先后3次召开与科技发展相关的科学技术大会,虽然次数屈指可数,但每次都对中国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1956年1月14~20日,中央召开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同志作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毛泽东号召全党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同党外知识分子团结一致,为迅速赶上世界科学先进水平而奋斗。1978年3月18~31日,中央在北京举行全国科学大会。在会上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著名论断,并提出把尽快培养出一批具有世界第一流水平的科学技术专家,作为我们科学。教育战线的重要任务“,大会还通过中国第三个科学技术发展长远规划。1995年5月26日~30日,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发表讲话,号召全面落实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思想,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全社会的科技进步。2006年1月举行的全国科技大会是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动员大会,将成为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并为中国和平发展和中华民族在21世纪实现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央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工作,适时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发展目标。这就充分说明了在当前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新形势下,科学技术和高等教育工作应当要在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和科技的竞争,加强自主创新。特别是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2高等农业院校科技自主创新研究工作现状

2。1农业高校自主创新研究能力不断增强

十五“期间,农业高校承担的国家高技术研究863“计划项目数和经费额始终保持较高的比例。2002年启动的12个十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高校积极参与。其中由中国科院士。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技院长张启发教授主持的水稻抗逆等重要农艺性状相关功能基因研究“是建国以来农业领域最大的科研课题,单项课题经费达1。5亿多元。课题参加单位有中国科遗传发育研究所,国家基因研究中心以及武汉大学。厦门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截至2005年年底,高等农业院校共获得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150余项,获得国家支持支持资金近亿元,推广和转化各类鉴定成果逾300余项,试验与示范面积超过千万亩,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达近百亿元。

2。2原始创新。技术集成创新及引进吸收再创新成绩显著

十五“期间,高等农业院校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紧围绕三个中心。一个基地“建设的总体步署,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产品竞争力提升为己任,团结协作,扎实工作,不断开拓,努力创新,高等农业院校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科技成果和科技产出稳步增长,取得了一批原创性重大科研成果,对农业农村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科技推动和科技支撑作用。

(1)作物种质资源研究。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自建立以来,在基因和基因组水平上开展对农作物的遗传。种质创新和良种繁育等方面的研究,走出了一条三高“之路,即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高水平研究平台。开发高质量研究成果,已培育出优质高产水稻。小麦。蔬菜等新品种40余个,该实验室研制的棉花杂交种选育的理论。技术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遗传体系的分离分析方法“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为的农作物的种质创新和良种繁育做出了重要贡献。

(2)主要农作物品种选育。四川农业大学长期坚持水稻育种攻关。育成一大批优质高产新品种,获得了一系列的科技成果和多项国家奖励。如籼亚种内品种间杂交培育雄性不育系的方法及冈·D型杂交稻“研究获国家发明一等奖。在世界上首创籼亚种内品种间杂交培育雄性不育系的方法及冈·D型杂交稻“,运用该方法先后育成了冈朝1号A。冈29矮7号。冈46A和D汕A。D297A。D62A等冈型和D型恢复谱广,配合力高的不育系,并组配出冈优12。冈优22。冈优26。冈优881。冈优527以及D优63。D优68。D优162。D优527等强优组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傅廷栋教授1973首次发现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Polcms),被认为是国际上第一个有实用价值的油菜雄性不育类型“,华中农业大学等单位利用波里马雄性不育材料,育成了一大批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双低油菜新品种,其中以六高。两优。多用“优质油菜新品种华杂6号“为代表的优质油菜新品种,综合性状突出,品质。产量和抗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动物遗传育与疾苗防控。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高校采用国际最前沿的理论体系设计研究方案,全面进行重大动物疫病(包括人畜共患病)的生物高技术疫苗和诊断试剂的研究。同时,对原有成果和技术进行筛选改进并组装配套,建立流行病学数据库。疫苗毒种库和疫情信息库,进而发展疫情预警预报和咨询系统,使动物疫病监测与控制技术系统化。集成化和信息化。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副校长陈焕春教授及时诊断了2005年在四川资阳等地爆发的猪链球菌人畜共患疾病,为抢救人民群众生命作了重大贡献。

[1][2]下一页

加强农业高等院校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思考【2401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36823.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