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研究现状及對策【3162字】

时间:2023-02-10 13:02来源:毕业论文
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研究现状及對策【3162字】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研究现状及对策

一。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研究现状

2011年,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印发<普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研究现状及对策

一。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研究现状

2011年,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通知,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体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体系建设。活动体系建设。大学生心理咨询服务体系建论文网设。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建设。工作条件建设等7个方面,规范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教学体系建设中明确要求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应有专门的教学大纲或教学基本要求“。应通过案例教学。体验活动。行为训练等多种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通过教学研究和改革不断提升教学质量。“这些要求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提供了方向。20世纪90年代起,国家开始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前内地学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教育内容研究。教育途径研究和教育模式研究三个方面:

第一方面,教育内容研究。学者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研究成果基本上趋于一致,主要包括心理健康。自我意识。学习心理。个性心理。人际交往心理。恋爱与性心理。择业心理,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又融入了网络心理。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方面的内容。本研究将沿用这一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丰富和完善课程体系内容,设置具有校本特色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第二方面,教育途径研究。总结学者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的研究,主要途径有以下几方面:开设心理学课程和心理讲座。建立咨询机构。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气氛。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课堂甚至是专业课程中。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等。其中开设心理学课程和心理讲座。建立咨询机构。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德育教育中是普遍认可的途径。本研究认为应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区别对待,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第三方面,教育模式研究。目前,学者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趋于分散,大家都从不同的目标取向来研究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这必然会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特殊性和个体性,而不具有普遍性和整体性。因此,本研究认为首先应该确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期望达到和实现的目标,通过目标分析来确定教育模式。

二。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通知明确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列入公共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覆盖全体学生,进一步体现出政策支持的强大力度。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很多大学生在中小学阶段从未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跨入大学后心理健康知识几乎没有。近两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不断完善,结合重庆师范大学近两年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对课程发展情况整理如下:第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被设为通识选修课程,从课程设立之初的只针对新生年级学生开放,发展为面向全校学生开放。按照学校通识选修课程相关规定,全部课程含有7次课,共计20个学时,修完全部课程考核合格计1个学分。第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设有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自我意识。人际交往。目标成就未来。情绪。人格。爱情7个话题,由授课教师自行选择授课主题。第三,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以心理测试。案例分析。体验活动。小组讨论等形式为辅。第四,课程以考查方式进行评价,内容以学生的收获和体会为主。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不断完善中,但仍然未形成完备的体系,课程管理与运行上还存在诸多问题,现状总结如下:一是课程理念缺失。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为通识选修课程,应淡化专业和文理科的区分,突出课程的发展性与指导性作用。二是课程定位不准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帮助学生建立和谐。健康的心理品质为目标,在实际授课中有的教师以心理健康知识普及为重点,有的教师则以内心体验和行为认知为重点,不同的视角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因此必须明确该门课程是学科课程还是活动课程。三是教学随意性较大。由于课程内容设计只定了主题,没有设计具体的教学目标,同一主题由于任课教师不同,会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因此教学效果受教师个人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四是考核方式缺少实践环节。

三。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对策

(一)明确课程定位及目标,丰富课程实施形式

高校将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设立心理咨询室。在学生专业学习及第二课堂等各种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具有主动性。普及性。预防性等特点,将此列为公共必选课在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加强了高校学生心理问题预防和干预的力度,切实做到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培养人格健全。心智健康。思想积极正面向上。适应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作为素质教育类通识课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该坚持从知识层面。技能层面和自我认知层面确立课程目标,通过传授心理学先关知识,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培养学生心理自我调节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目前,部分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无固定的内容,课程设置缺乏系统化研究,授课形式也比较单一,规范课程内容。丰富授课形式是进一步完善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例如,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深入进行心理学理论研究,编写统一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材;结合课程目标积极开展互动式教学;拓展教育平台,建立心理健康课程教育网络;理论讲授。活动体验课。心理咨询和网络教学课相结合等,从加强学科建设的层面加大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力度。(二)建立健全课程管理机制,加大师资力量投入

建立健全课程管理机制,从学校和多个层面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由学校。部门领导和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士负责,明确课程教学目标。统一教学计划和内容,同时结合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特点进行微调,统一指导授课,加强落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加大师资队伍建设,从课程设置。专业知识。个人魅力。积极心态。言语能力方面提升任课教师的综合素质。一方面壮大队伍成员,聘请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教师参与到课程设置和建设中,另一方面加强已有队伍师资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开展专业培训。经验交流。案例分析。团队辅导和成立心理咨询坊等方式提升任课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授课水平。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互动式教学,拓展教学领地,创新课程安排,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学生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活动中去,加强学科建设和投入力度。

(三)构建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构建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是深入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有力保障,也是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重难点。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教学体系建设中明确要求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应有专门的教学大纲或教学基本要求“。应通过案例教学。体验活动。行为训练等多种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通过教学研究和改革不断提升教学质量。“这些要求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提供了方向。结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设计一套完整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案及课程说明,能够科学规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切实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丰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研究成果。课程体系设计中重点突出教学内容设计,形成每次授课的详细教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式。教学流程等内容。同时建立课程评价体系,及时反馈和总结课程实施中存在的利弊,心理专家。授课教师。学生及学校相关管理人员多方参与,通过实践活动。问卷调查。心理测试等多种方式对课程结果进行评价,切实促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发展。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研究现状及对策

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研究现状及對策【3162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35956.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