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高校美术人才专业实践課程创新思路研究【3016字】

时间:2023-02-08 12:01来源:毕业论文
高校美术人才专业实践課程创新思路研究【3016字】

高校美术人才专业实践课程创新思路研究

实践是检验理论掌握的有效手段,对于美术人才来讲,理论联系实践是技能掌握的重要途径。在当下知识经


高校美术人才专业实践课程创新思路研究

实践是检验理论掌握的有效手段,对于美术人才来讲,理论联系实践是技能掌握的重要途径。在当下知识经济的作用下,人才资源成为社会发展的首要资源,国家的强盛需要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对外影响,需要人才具有敢于拼搏的精神和刻苦努力的毅力。高校作为国家人论文网才培养的重要机构,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对于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来说,人才资源是相当充裕的,从古至今拥有多民族文化共同组成的中国传统文明,成为世界其他国家学习的对象。在文化力的不断影响下,中国势必成为国际发展中的重要枢纽。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实现以经济强国,以设计作为生产力,需要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人才作为支撑。

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实现培养人才目标的重要环节,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普通高等学校实践教学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高等学校要强化实践育人的意识,区别不同学科对实践教学的要求,合理制订实践教学方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院校基本将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安排在大三下半年或大四上半年,大多将学生安排到实习基地和相应的设计单位或组织,学生虽然参与了实践教学活动,但实质上多数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到一定限制。如何强化实践课程,以创新实践培养创新型人才,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拓展研究思路。

一。培养专业兴趣,有效加强专业基本技能掌握。

笔者通过十余年教学发现,新生专业技能高低差距化越来越趋于明显,并且基本上呈专业水平逐年下降趋势,这与目前的应试式教育有莫大关系,比如十余年前美术专业考试分初试与复试两次考试,层层筛选,最终以文化课成绩高低排队,才能择优录取。这种方式促进专业水平技能的普遍提高,考生学习绘画三四年考上美术大学很正常,然而当下由于考生人口减少,院校专业扩招,综合大学普遍增设美术专业等情况,导致美术专业成为转变思维,可以拿到毕业证学位证的跳板,缺乏真正喜欢美术。从事美术事业的热情,流行短期报个培训班,临背一些所谓的高分技巧,就可以考上美术专业的现象,不足为奇,这种现象直接导致普遍美术专业新生基本功不高的弊端,给今后在校教育造成难题。对于这种无法避免的情况,高校教育从大一到大二基本上专业基础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美术知识培训学习,这种类似于进校补课的教育成为目前高校教育的普遍现象,也就不足为奇。

教师作为教育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不仅要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更要在教学中多方纠正一些学生存在的只要顺利拿到两证的错误思想,使其树立正确观念。既然选择跨进美术这个门就应充分利用四年时间,努力刻苦钻研学习专业技能,美术在发达国家多数作为在校教育的必修课程,它不仅可以培养人的审美情怀,更可以提高人的综合素养,美术美育的教化人伦的作用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前提。教师应在实践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专业兴趣,从而加深学生对美术的认识与理解,强化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与提高,只要产生专业兴趣,随之而来的实践创新自然就不在话下。

二。注重课堂实践训练的拓展面。

高校本科美术教育四年中,一般前两年为打基础,后两年为系统学习专业,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基础课程有重要作用,万丈高楼平地起,坚实的基础功不可没。不同的专业教师对于相同的专业课程会有不同看法,绘画方向设计方向的基础课程训练收效各有不同,比如素描。色彩。构成等课程,因此,不管是绘画还是设计专业都应从基础区别方向抓起。在专业基础课程中,专业教师的研究方向和范围,会间接影响学生的兴趣与实践的选择,影响今后专业技能与思维的形成。转变课堂实践训练只是按要求完成练习交作业的观念,教师应多方启发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加深认识,积极思考问题,敢于尝试,参与实际的设计竞赛活动,关注社会身边的设计导入,通过设计解决一些问题或者给别人带来帮助,都是有意义的实践课程训练。

大学四年本科基本可以理解为教育与社会间的过渡阶段,期间应注重学生独立思考。团队合作。创新意识养成等方面的实践,不应只是要求在校本分守够课堂时间和言听计从式的封闭培养思路,尤其是设计人才培养,如果采用这种管理方式,后果就会更可怕。记得国内有个访谈节目说到过一个事例,说日本人在中国工作三个月就要回自己国家学习一段时间再来工作的事实,说明了科技社会文化发展的快速,不学习就落后的事例。大学教育以人为本,学校以学生为荣,只有大胆创新课堂实践层面的拓展,从人本的层面上切实提高在校教育的优势,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课堂实践训练项目,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技能,才能更进一步激发实践能力的创新。

三。增加相应校外实践项目环节的加分与奖励制度。

记得前段时间看过一本介绍国外大学录取新生的资料,对于其中国外院校注重未入校社会实践项目的质量而非数量,以及实践项目对他人的获益或社会关注程度等的评价,对于是否能顺利入校接受教育的要求深受感触,相比于某些院校只看某个人独自获得的奖项,而不评价对社会及对他人的获益多少的情况而言,甚是可悲。大学生既然要学以致用,那么所实践的成果,就应是对社会。对他人有所帮助或能够受益的事情,而不该是拿来沾沾自喜。个人利益至上的东西。当下在校大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事事受到优待,缺乏相应尊老爱幼。礼让谦虚等思想环境的熏陶,没有形成帮助他人。关心他人服务社会的意识,这也成为当下大学素质教育的难题,以致牵扯到实践能力方面的锻炼。

笔者认为现阶段的大学在校教育,更应该倡导学生利用课余及暑假等时间,多接触社会,积极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发挥专业能力。特长的服务活动,学校可以根据实践具体的影响力。价值。学生从中学到的东西及掌握的技能等给予加分或奖励。这样既丰富了专业实习或毕业实习的单一性,又丰富了学生实践训练的意义,扩大了学校专业影响,有效提高了专业素质和技能,一举多得,并使得实践课程训练有所创新。

四。以人为本,合理使用教育资源。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以人为本。21世纪国际间的竞争也是人才的竞争,随着国家对高校转向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提出,高校教育改革势头如火如荼,应用型“人才是社会发展时代所趋,需要切实做到以应用型“人才促进科学创新,首先就必须转变思路,进行必要的权利“下放,从中央到基层,从学校行政管理到教师。学生,应发挥民主管理,维护教师。学生自身的权力,改变行政式的学校关系;其次,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形式,应用型“人才强调实践动手。社会活动能力等方面的综合提高,那么在教学中就应该压缩或者合并相应基础理论课程,尽量提供学生专业实践动手的机会;理性对待高校热衷于引进博士。教授的做法,应以专业实际需要。现有教师主体为本,提供一线教学教师公平的进修深造机会,重视现有教师资源及实验室利用等,重点放在培养大学生基本技能及创新能力研究上。实践证明,引进的博士。教授大多属于传统的学术型教师,并不适应‘应用型’的办学定位“。

人才浪费。不断扩充编制,不利于办学发展。当下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应注重教师团队结构的合理,打破以职称评价教学水平的观念,转变技能靠传授的做法,合理有效利用现有的人和设备条件等教育资源,不断转变思路,探索寻求切合高校自身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加大实践课程教学力度,以实现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的创新。

高校美术人才专业实践课程创新思路研究

高校美术人才专业实践課程创新思路研究【3016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35111.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