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化学论文 >

红外诱饵功能添加剂的优选+文献综述(4)

时间:2017-04-27 13:05来源:毕业论文
光谱特性和辐射面积方面更接近于目标,并且具有良好的气动特性,从而达到更 逼真的模拟效果。因此,对传统的红外点源诱饵弹材料、结构、工艺进行


光谱特性和辐射面积方面更接近于目标,并且具有良好的气动特性,从而达到更
逼真的模拟效果。因此,对传统的红外点源诱饵弹材料、结构、工艺进行改进和
创新,研制出能更逼真地模拟被保护目标的大载荷、大面积、高效能和宽光谱的
面源型红外诱饵弹,以对抗各种红外成像制导导弹的威胁[10]。
1.2.1  红外诱饵药剂
国外在研究干扰红外成像制导导弹的新型红外诱饵方面比较早,近年开发了
多种新型红外诱饵装备部队。如:英国合金表面公司研制的“鸡尾”多光谱诱饵,
是可见光谱诱饵、特殊材料 XM—221诱饵和 Thilkol XM—211气动多光谱诱饵 3
种诱饵的复合。这种复合诱饵发射后,可在空中产生大面积的热光源,进而为大
型飞机提供保护,由于“鸡尾”多光谱诱饵弹发射后在载机周围形成一个面源红
外辐射区,可以有效地干扰红外成像制导系统[11]。
美国MJU系列红外诱饵弹。美国”先进战略与战术一次性干扰器材”(ASTE)计
划,目的是为战术飞机研制可对抗先进红外导弹的新型红外诱饵弹。该计划由美
国空军管理,研制工作主要由英国马可尼宇航公司和合金表面公司承担,其中前
者负责研制MJU—47B和MJU—48B 弹,后者研制 MJU—50B 和 MJU—51B 弹。
MJU—47B是一种运动型红外诱饵弹,它采用改进的 MAGTEF颗粒(镁与特夫隆的
混合物)作为烟火材料。这种烟火材料既产生诱使敌方导弹远离飞机的红外能量,
同时也起推进剂的作用,能产生足够的推力,使诱饵弹跟随飞机飞行而不会迅速
下落。MJU—48B 采用了两种材料产生红外辐射,除了传统的 MAGTEF 材料外,
还使用了合金表面公司发明的所谓自燃材料。这种自燃材料通过氧化而不是通过
燃烧产生红外辐射。MJU—50B是为运输机、战斗机和直升机应用而研制的。它采
用自燃材料,在发射甚至点火前完全密封,当氧化金属薄片从圆筒中弹出后与空
气接触就迅速氧化并辐射热量。在生效持续时间上,MJU—50B与标准燃烧式诱饵
弹相差无几,但它辐射热量时不会产生可见光。MJU—51B是为战斗机应用而研制
的。它也采用了自燃材料,产生的红外辐射特征可很好地覆盖承载战斗机的发动
机红外频谱区[12]。
赵飞玉,解锦,郭永利等人[13]
在《镁/聚四氟乙烯/氟橡胶(MTV)红外诱饵的红外辐射特性研究》一文中在对 MTV红外诱饵燃烧辐射机理理论分析的基础上,
指出了MTV红外诱饵的对抗特性及其不足,提出了拓展 MTV红外诱饵剂光谱范
围的技术途径。并得出结论:一是提高药剂燃烧温度;二是提高药剂质量燃烧率;
三是通过药剂配方的高能量输出。
陈明华,焦清介,常非,等人[14]
在《镁/  聚四氟乙烯红外诱饵剂的红外辐射性
能研究》文中介绍了聚四氟乙烯/ 镁红外诱饵剂的配比对燃烧速度、辐射强度和质
量辐射能量的影响。经过试验发现:  当镁与聚四氟乙烯的配比为 50:50 时,中、远
红外的辐射强度最大;随着镁含量的增加,燃烧速度迅速增加。通过分析确定了
导温系数是影响燃烧速度的主要因素,而碳是影响红外辐射强度的主要物质。为
了更有效地干扰红外成像制导导弹,面源型红外诱饵弹的发展趋势:研制开发宽
频谱、开发新材料、发展复合光电对抗。
(1)研制开发宽频谱。面源型红外诱饵的覆盖波段越来越宽。由近红外区的 1~
3m、中红外区的 3~5m 向远红外区 8~14m  发展,从而实现全波段覆盖。 红外诱饵功能添加剂的优选+文献综述(4):http://www.youerw.com/huaxue/lunwen_5843.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