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管理论文 >

城市旅游地居民对重大节事活动的感知研究初探(3)

时间:2021-10-27 20:25来源:毕业论文
《Event Management》(2000 年起)及其前身《Festival Management Event Tourism》 (1994-1998 年间)等 11 种旅游刊物上发表的 159 篇学术论文进行了分析研究,其研究表

《Event Management》(2000 年起)及其前身《Festival Management & Event Tourism》

(1994-1998 年间)等 11 种旅游刊物上发表的 159 篇学术论文进行了分析研究,其研究表 明:节事和节事旅游研究已经成为旅游学术研究论著和学术会议中的一个重要议题,对节

事和节事旅游的研究领域涉及到节事吸引物、节事的影响、节事的市场营销、节事的生产 运作、节事的消费等多个方面。2001 年,Timothy。J。Tyrrell 和 Robert。J。Johnson 用区 分花费不同的来源来估计节事旅游带来的直接经济影响,他们用区分花费的来源和花费的 终极流向以及花费的原因的方法剔除了直接数据中的不合理部分,建立了一个估计节事旅 游对当地经济造成直接影响的框架[8]。总而言之,国外对节事业和节事旅游的研究热度、 文献之多和涉及之广在旅游研究领域中都是不多见的。

2。1。2   国内研究

我国学者关于居民旅游感知和态度的研究起步较晚,开始于上世纪 90 年代。刚开始, 我国学者对于居民旅游感知和态度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普遍以理论分析为主而个案分析 为辅。陆林 1996 年对皖南旅游区的居民对旅游业的感知和态度调查,探讨了旅游经济对 居民感知的影响程度和性质[9]。20 世纪末我国学者开始对旅游对目的地文化影响的框架结 构以及对本地居民的文化价值观进行了研究。1999 年,刘赵平以演绎和归纳的逻辑思维方 法为指导,探索性地提出了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的结构框架[10]。1999 年,王宪礼研 究出旅游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旅游目的地地居民的文化价值观,从而改变其思想和行为方 式[11]。最近几年是国内对居民感知和态度研究的高潮阶段,国内对居民感知研究的内容不 断丰富,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了研究。2006 年郎富平以杭州周边三个具有代表性的 乡村旅游区为例,阐述了乡村旅游活动对乡村社区存在的五个层面的影响,即经济发展层 面,社会文化层面,道德层面,资源环境层面和生存环境层面[12]。

21 世纪,我国对节事和节事旅游的研究成果比较多。主要集中在四个领域:一是从旅 游开发尤其是城市旅游发展的角度对节事旅游进行研究;二是从节事旅游产品的设计、管 理和运作的角度研究;三是从节事旅游的区域经济影响和牵动效应机理的角度研究;四是 从旅游节事的文化、历史、文化传播的角度研究。(戴光全,2011 年)。2008 年,邢维 颖利用文献综述法得出奥运会对举办地城市居民会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结合北京旅 游业的统计数据,预测了 2008 年北京奥运会对当地旅游业的影响,研究得出北京奥运会 能推动北京的产业升级,积极影响大于消极影响[13]。2005 年,杨兴柱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 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大型节事活动开展的对策进行了初步探讨,同时分析了大型节事 活动的开发流程,得出的研究内容涉及多方面:开发所具备的条件、旅游产品的设计、旅 游市场运作、旅游产品开发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等等[14]。2001 年,吴必虎提出,节事活动的 举办对举办地的影响涉及很多方面,其中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等,既能产 生直接效应也能产生间接效应;既能产生轰动效应也能产生永久的长期效应。不同效应之文献综述

间既可能交叉重合,也可能矛盾冲突[15]。

3   数据分析

2014 年在中国江苏省南京市举行的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简称南京青奥会,于 8 月

16 日 20 时在南京市开幕。南京青奥会是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的第二个重大奥运赛事,是 中国首次举办的青奥会,也是中国第二次举办的奥运赛事 ,共设有 28 个大项、222 个小 项,共有来自 204 个国家的 3787 名运动员参加比赛,是参赛国家和地区最多的体育大赛 城市旅游地居民对重大节事活动的感知研究初探(3):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83833.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