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管理论文 >

城市旅游地居民对重大节事活动的感知研究初探(2)

时间:2021-10-27 20:25来源:毕业论文
奥运会和世博会的举办使得全世界的目光都锁定在中国,这些重大节事活动的举办对 城市的形象塑造,经济建设,文化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在节

奥运会和世博会的举办使得全世界的目光都锁定在中国,这些重大节事活动的举办对 城市的形象塑造,经济建设,文化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在节事活动推动区域经济 蓬勃发展的过程中,旅游地居民更注重享受经济腾飞带来的经济效益,渐渐忽略了社会, 文化,环境的平衡发展,于是,与此相关的负面影响也逐渐产生,给旅游地居民的日常生 活造成负担,旅游地居民与大型节事活动之间的矛盾便不断升级。据中国节事活动国际论 坛数据统计,目前我国传统活动节日加上现代节事活动的节日,数量已达到 5000 多个, 中国已成为世界节事大国。然而国内现有的对节事活动的研究较少,从旅游地居民的角度 出发的相关研究就更少了。本文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并结合调查问卷所得数据分析研究 目的地居民对事件旅游的感知和态度,以期为我国事件旅游发展的研究献上一份微薄之 力。

同时,凡事皆有两面性,事件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带动了城市旅游经济的发展,提升了 城市形象,增强了城市竞争力,但也带来一些负面效应,主要体现在对目的地居民的影响 上,包括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不过因为个体差异,目的地居民对此看法不一,有的 人觉得利大于弊,大力支持节事旅游的发展;有的人觉得弊大于利,排斥城市发展节事旅 游;有的人态度保持中立。本文就是以南京青奥会为例,在事实数据的基础上对南京居民 的感知差异进行研究,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以期促进南京节事旅游可持续发展。论文网

2 研究综述

节事旅游活动因其本身具有的口碑效应、聚媒效应、名片效应等特性,在传播城市形 象和吸引旅游者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而作为直接参与者,甚至可能是主办者的当地居民, 他们对于节事这种旅游活动的参与度以及反响对一场节事活动能否成功举办起着极为关 键的作用。因此,城市旅游地居民对节事影响的感知研究引起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

2。1。1 国外研究

国外对于节事活动的研究起步较早,最早是 60 年代的西方事件旅游。当时旅游界对 居民感知的研究只是对发展相对成熟的旅游目的地进行研究,到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在旅 游项目规划前就开始对目的地居民的感知态度进行研究了。1970 年,Meyer 按照节事的主 题对旅游节进行了分类,并且对美国与加拿大之间的节事旅游活动进行了比较研究[1]。1978 年,Pizam 在她对马萨诸塞开普角的 1636 个居民和 212 个企业家的调查研究中她发现,大 力发展旅游业会使得目的地居民对旅游者和旅游业产生消极感知[2]。80 年代,西方开始出 现专门研究节事的文章和著作。1987 年,PJ。Sheldon 等提出节事旅游活动对环境既有正 面积极的影响又有负面消极的影响[3]。这其中正面影响包括提升旅游地形象和协调了生态 环境等,负面影响包括产生了大量的垃圾,噪音和其他环境污染。90 年代,节事业从众多 行业里分离出来,成为了一个新兴且热门的行业,节事在旅游吸引和旅游促销方面起着至 关重要的作用,甚至成了教科书的主题,并且有了专业的刊物《Festival Management & Event Tourism》。研究内容的重点包括节事活动的概念体系、营销问题、管理控制问题、 经济分析等等方面[4]。Pizam 和 Milman 在 1988 年对于佛罗里达中部的社会影响的研究中提 出,旅游的正面影响多与经济影响有关,如收入增加,生活质量提升和就业机会增多等[5]。 1991 年,唐纳·盖茨出版了第一本关于节事旅游的著作《Festivals,special events and tourism》,提出将旅游节事转化为可以销售的旅游产品的观点,并指出要从节事内容和 具体表现形式的角度来组织节事,同时要从组织者,游客体验,社区发展等不同角度对节 事旅游开发进行全方位的考虑[6]。时间进入 21 世纪,学术界对节事和节事旅游的研究越加 深入,对节事和节事旅游的研究论著不断增多。1999 年,Ritchie 提出了自己对节事旅游 的定义,并且讨论时将节事活动的形式与内容相结合,然后对其进行了分类,并以大型节 事活动影响评估为题进行了研究[7]。Hede,Jago,Deery(2002 年)对 1990-2001 年间对 城市旅游地居民对重大节事活动的感知研究初探(2):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83833.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