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管理论文 >

苏北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对策初探(2)

时间:2019-04-19 21:24来源:毕业论文
6.5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农村环境 15 【参考 文献 】 16 1 引言 21世纪之初,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的十优尔大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


6.5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农村环境    15
【参考文献】    16
1    引言
21世纪之初,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的十优尔大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经验中,首次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理念;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发展新格局”[1];的十八大报告又明确提出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2]近几十年来,城乡一体化发展问题受到各国和各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研究的成果也极为丰富。
国外学者对城乡一体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乡一体化的概念、相关基本理论等方面。如:德国学者拉采尔于1903年首次提出了城市与乡村的概念,认为城市是人群和房屋相对密集的结合体,乡村则相反。加拿大地理学家T.G.Mc Gee于1991年提出了“Desakota”概念,其中心含义是“乡村城镇化”,实质就是城乡一体化发展[3]。在理论方面,英国城市学家霍华德提出了田园城市(Garden city)的理论[4],芬兰学者沙里宁为缓解由于城市过于集中而产生的弊病,提出了关于城市发展及其布局结构的 “有机疏散理论”[5],毕雪纳•南达•巴拉查亚提出发展小城镇,加强小城镇与乡村二者之间的联系,提供城乡一体化发展基础,进而促进乡村发展[6,7]。
我国学者对城乡一体化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城乡一体化研究的指标、研究方法等方面。在研究指标的选择上,绝大多数学者主要是从空间、社会、经济这三个方面来选取指标[8-10]。在此基础上,有学者认为城乡一体化还应该包括生态、文化的一体化,因此又构建了生态一体化和文化一体化的指标[11]。在综合评价方法的选择上,一些学者采用了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分析[12-14],还有学者利用熵值法和空间自相关进行测算分析[15],也有学者则是采用因子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进行了综合系统地测评与检验[16]。
综上,从国内外研究现状来看,对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研究大多集中是从省域、市域角度进行的研究,从某一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相似的县域层面探讨城乡一体化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少。为此,本文以县域尺度为研究地理单元,对江苏省苏北地区的城乡一体化发展状况进行时空分析,并在分析的基础上寻求相应的解决对策。
2    苏北城乡一体化水平的综合测度
2.1    研究区域
苏北是江苏省三大区域之一,分布于江苏省的最北端,包括徐州、淮安、连云港、盐城、宿迁5个地级市市区及其所管辖的23个县(含县级市)。2013年末,土地面积和人口总数分别占整个江苏省的53%和37.6%,占据江苏省绝大数地区,对江苏省社会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苏北地区的发展一直以来都受到江苏省省委省政府的重视,早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提出了“加快苏北地区发展”的战略决策,使苏北地区能够不断快速发展,缩短苏北与苏中苏南地区的发展差距,实现江苏省内部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2    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数据来源
城乡一体化是指某一区域城市和农村在空间、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表现出的一体化的综合模式,单一指标无法对其一体化发展情况进行综合性的描述。因此,本文遵循指标选取的科学性、可比性、代表性以及系统性等原则,从空间一体化、经济一体化、社会一体化、文化一体化四个方面选取了16个指标,构建出城乡一体化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表1)。其中,城市化率、城乡面积比、城乡公路客运量等指标的原始数据来源于江苏省建设厅和江苏省建设发展咨询中心编制的《江苏城市(县城)建设统计年报》(2004-2013年),其他数据均来源于江苏省统计局编制、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的《江苏统计年鉴》(2004-2013年)。 苏北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对策初探(2):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32263.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