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管理论文 >

城镇化过程中新型农村社区建设(2)

时间:2018-07-30 22:09来源:毕业论文
一、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必要性 (一)我国城镇化进程推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程度不断加深,使得我国的城镇人口大幅增加


一、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必要性
(一)我国城镇化进程推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程度不断加深,使得我国的城镇人口大幅增加,城镇化率也不断攀升。同时,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显著地改善,医疗、教育、卫生条件、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社会生产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使得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全面的提升。但城镇化在提升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也改变了农村原有的人口结构。大量青壮劳动力外流涌入城市务工,导致留守农村的人口呈现老龄化趋势,大量农田由于缺乏劳动力而荒废搁置。因此,新型的农村社区建设应该充分考虑到人口的迁移,一方面社区建设要更适合老龄人口生活,加大医疗保障设施的投入;另一方面,要逐渐整合散碎的耕地,使得土地的使用效率得以充分的提高,也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促进农村人口就业提供保障。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率增长
1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率
城镇化的进程对传统农民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随着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这部分人口的生活方式也逐渐城市化,文化素质也逐渐得以提高,他们在教育、文化、医疗等各方面的需求也逐渐提升。这种需求的提升也直接导致他们对农村生活环境的改善有了更加迫切的渴望,因此新型农村社区的功能也应该更加完备,在涉及教育文化、医疗保障、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建设时,既要充分考虑到城乡的融合发展,又要考虑到农民的真实需求。力求建设成一个集居住、生产生活、休闲娱乐、自我管理于一体,具有现代化功能的新型农村社区。
 城镇化改变了农村原有的生产方式,促使农业由原本的粗放型、分散性生产方式逐渐向现代化、集约化、产业化方向转变。由于在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农村的各种资源(例如,人力、资金、土地等)都有向城市流散的趋势,导致农村的发展同城市相比明显滞后甚至出现衰退的迹象。在这种趋势下,为了改变农村落后的状况,需要整合大批分散的土地,农业种植区同农民生活区实现分离,以便农作物得以实现规模化生产。同时,在鼓励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的政策下,让更多具备经营头脑和掌握科学种植方法的人才参与到农村土地的开发与种植中去,激发农村经济活力,促进农村人口的就近就业。
(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 ]同城镇化相比,新型城镇化更加强调内在质量的全面提升,也就是要推动城镇化由偏重数量规模增加向注重质量内涵提升转变,实现城乡的协调发展。而为了实现新型的城镇化,必须改变农村原有的生产方式,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促进农业集约化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从而促使农民增收,让城市和农村的二元化格局逐渐打破。实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不仅在形式上改变了农民的居住方式,使得散碎的土地得以整合,同时也为农民提供更全面的社区服务以及更完善的投资生产环境,从而使农村具备稳定的产业支撑,实现城乡统筹和持续性发展。 城镇化过程中新型农村社区建设(2):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20722.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