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管理论文 >

WLAN解决农村宽带接入的可行性探讨【1507字】

时间:2023-06-28 21:03来源:毕业论文
WLAN解决农村宽带接入的可行性探讨【1507字】

WLAN解决农村宽带接入的可行性探讨

在现代高速发展的情况下乡镇企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人们和企业都希望通过网络来了解事物和新鲜事情


WLAN解决农村宽带接入的可行性探讨

在现代高速发展的情况下乡镇企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人们和企业都希望通过网络来了解事物和新鲜事情,所以在农村当中人们对网络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但由于农村的用户比较零散,导致网络宽带的接入成本很高,后期维护的工作量很大。以下我们来讨论新方案来解决这种论文网现象。

一。农村宽带接入的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原只有城市才有的网络信息正在逐步的走向农村,宽带业务在农村具有广大的发展空间。在农村由于用户比较散落是小规模居中。整体分散的格局,利用xDSL技术接入家庭,导致了宽带的安装费用大幅度提高,后期的维护工作量也大幅度增大。xDSL技术的限制使宽带业务在农村使用过程中的质量得不到保证。

二。农村宽带接入解决方案

WLAN是无线局域网的简称。相对于有线宽带接入网络,无线网络具有安装便捷使。用灵活。易于扩展等优点。无线局域网有多种配置方式,可以很快从只有几个用户的小型局域网扩展到上千用户的大型网络,并且能够提供节点间漫游“等有线网络无法实现的特性。由于无线局域网有以上诸多优点,因此其发展十分迅速。无线网络容易被环境干扰。宽带不稳定。传播速率慢等缺点,无线局域网的最大传输速率为1Gbit/s,只适合于个人终端和小规模网络应用,而且很容易监听到无线电波广播范围内的任何信号,造成通信信息泄漏。农村对宽带的需求越来越大,我们也应该加快农村的WLAN的建设。目前对于农村WLAN的建设采用大功率AP进行对农村大面积的覆盖,我们可以将AP连接到局域网络上面,让用户通过WLAN用户端直接连接到互联网上,方便了基站范围内的上网用户。

三。覆盖分析

(1)理论覆盖分析。由于在室外环境下WLAN的覆盖范围较小,一般情况下以自由空间的传播模型为基础进行分析。2。4GHz自由空间电磁波的传播途径消耗:

L0(db)=92。4+20logd+20lgf。

其中L0为自由空间损耗,d为传输距离,f为工作频率,单位是GHz。WLAN大功率AP最大发射功率一般为27dBm,而用户端网卡发射功率为50mW(17dBm),用户端网卡的接收灵敏度与AP的接收灵敏度基本一致,可见反向覆盖受限。

根据设备接收的灵敏度,以-75dBm为边缘场强覆盖要求,天线在呢故意为15dBi,衰落余量为10dB,人体。地物损耗为4dB。则反向链路预算:

L1=17dBm+15dBi-10dB-4dB-(-75dB)=93

令L1=LO,其中f=2。4(GHz),计算得d=448m,即室外环境的覆盖视距为400m左右。如用室外AP对室内进行覆盖。考虑到2。4G电磁波绕射能力不足,仅考虑直射分量,则反向链路预算中路劲损耗增加建筑物的穿透损耗。以玻璃为例,穿透损耗大约为10dB,则可计算得d=140m,由此可见非视通情况下,覆盖距离明显减小,所以在无线覆盖范围内尽量做到视通,以防环境对信号的影响。在农村一般的建筑物都比较低,做到视通比较容易。

(2)实测覆盖分析。在某农村,采用室外大功率AP覆盖测试,移动某基站铁塔,天线挂到塔的15m左右,向下倾斜2o。

实例测试设备:WLAN设备包括一个室外AP。一副90度定向天线及若干用户端设备。室外AP通过五类线与二层交换机相接,端口快递10M,通过5200G宽带认证服务器,采用拨号上网方式进行认证接入,测试账号为普通用户账号(不限速10M宽带)。用户测试结果如下表:

在不可视范围,由于WLAN为2。4G视段,信号衰耗较大。即使距离近,由于信号弱且不稳定,WLAN不能使用;在可视范围,信号强且稳定,覆盖距离600~800m,信号在-80以上可以得到较高的下载速率。以上理论分析及实测情况,用户应该在距离基站较近的位置,直接使用无线网卡接收信号。对接收信号较弱的用户,利用无线网络客户端设备提高接收信号的强度。客户端接收器安装在用户的墙外面,保证AP视通,用接收器来解决信号弱的问题,通过网络与室内网卡连接,保证客户可以上网。

四。总结

通过以上分析,在农村可以运用WLAN技术来解决农村的宽带接入的问题。和传统的网络接入相比其具有部署灵活性。成本低等优点,用户的接入方式为无线网络形式的,也降低了用户的维护费用。随着WLAN技术不断地发展和改进,农村的上网问题将得到解决

WLAN解决农村宽带接入的可行性探讨

WLAN解决农村宽带接入的可行性探讨【1507字】: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180734.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