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管理论文 >

吐鲁番旅游文化之我见【2054字】

时间:2023-06-17 08:50来源:毕业论文
吐鲁番旅游文化之我见【2054字】

吐鲁番旅游文化之我见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这一精神生活的消费走进了千家万户。新疆以它丰富的自然景观。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异域风情使


吐鲁番旅游文化之我见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这一精神生活的消费走进了千家万户。新疆以它丰富的自然景观。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异域风情使众多的旅游爱好者蜂拥而来。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曾说过:在全人类历史上,影响深远。历史悠久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即中国。印度。伊斯兰和希腊罗论文网马西欧文化体系,而这四大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这就是中国的新疆地区。“提及新疆众多旅游城市,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四大文明汇流的十字路口――吐鲁番。

一。吐鲁番旅游资源概述

吐鲁番,维吾尔语意为富庶丰饶的地方“,复旦大学教授孟健深入吐鲁番考察后,将吐鲁番旅游概括为四最,即最低。最干。最热。最甜“,认为吐鲁番是一个旅游资源最丰富。旅游景点最集中。旅游产品最精绝。旅游内涵最神奇的地方。吐鲁番旅游有三种类型:第一种就是吐鲁番历史文化游,包括著名的交河故城。高昌故城。柏孜克里克千佛洞等多个文物景点。吐鲁番已发现的文化遗址有178处,在新疆历史博物馆收藏的西汉到唐代的一千多年之间的文物中,80百分号以上出自吐鲁番。在吐鲁番遗存下来的文献中就有24种文字,是整个丝路沿线发现文字最多的地方。第二种就是吐鲁番的自然风光游,比如闻名遐迩的葡萄沟。火焰山等等,是大自然留下的宝贵财富。第三种则是吐鲁番浓郁的民族风情游,由于吐鲁番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与民风民俗,其古老的历史文化遗产,多姿多的多元文化,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都可以说是西域的一个缩影,给旅游者呈现出了独具特色的民族原貌。

二。旅游开发中的生态破坏

文化遗产是旅游城市最亮丽的名片,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与保护的矛盾是文化旅游的基本问题。发展旅游文化与文物保护本身并不矛盾,但是长期以来外延式扩张的粗放型发展,对于景区自然资源和社会文化资源造成的破坏难以计量。吐鲁番就存在这样较为严重的现象,在民族旅游的过程中将旅游的步子迈偏了,从而使吐鲁番的文化发展和生态平衡都遭到严重破坏。

以吐鲁番特色文化资源坎儿井为例,坎儿井是维吾尔语karez“的音译,维吾尔族人民把坎儿井称为江布拉克“,意思是“生命之源“。早在公元前一百多年的汉朝,新疆。甘肃一带就已经开始利用坎儿井开采地下水,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人类文明史上独特。宏伟的地下水利灌溉工程和中国古代水文化“的象征之一。20世纪50年代末,全新疆坎儿井数量达1784条,年出水量6。82亿立方米,灌溉面积达2。42万公顷。然而近几十年来,生态环境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全疆坎儿井数量仅存614条,以平均每年减少23条的速度在逐渐消失,导致吐鲁番灌溉水源不足,植被大面积死亡,荒地不断增多。

在无法解决基本生存条件的贫穷年代,政府客观上无力去维修和挖掘这些文化遗产,主观上不知现代旅游为何物,因而也就无视它们的文化价值。而如今,我们必须树立起高度重视的意识和责任感,这些历史文物存在的意义不仅仅是为旅游业创收,而更重要的是民族文化的传承,无论社会发展多迅速,文化始终是民族的立足之本。我们必须要认识清楚这些遗产背后潜在的文化价值,从而有效地利用。保护和合理开发。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失传

努力保护实体文化遗产的同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同样迫在眉睫。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不少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和流失。许多民间传统技艺失去了生存与繁荣的土壤,甚至由于传承人的逝去而濒于消亡。一些古老的传统节日。民间音乐形式离我们逐渐远去。

吐鲁番早在唐朝的时候就有高昌古乐。交河古乐的繁荣发展。而现今,不仅这些艺术形式早已离我们远去,即使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的木卡姆艺术,在吐鲁番乃至全疆也没有一个人能唱全,而能唱七八套十二木卡姆的已属于凤毛麟角。

吐鲁番的传统手工艺也是文化瑰宝,是依靠世代口耳相传的遗产,是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的活态文化。吐鲁番维吾尔族桑皮纸技艺。土陶烧制技艺。印花布织染技艺。柳条编织技艺等民间艺术虽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受现代化的冲击和外来旅游者的影响,吐鲁番人民思想观念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方面,吐鲁番民间手工技艺的保护。传承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另一方面,商品经济的冲击使得这些世代制作手工艺品的人的收入远远没有那些经营传统手工艺品或者从事其他旅游行业的人的收入高,很多手工艺者转而从事其他行业,使得传统手工艺后继乏人,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吐鲁番当地的维吾尔族群众是传统手工技艺的主要创造者和传承者,但是问及当地维吾尔族居民关于民族传统手工技艺时,有很多年轻人根本就没有听说过桑皮纸。土陶,而大部分人对于柳条编织和花毡。印花布仅仅是了解,对手艺却是一窍不通。

这些活态文化的存在,不仅丰富我们的民族文化,而且可以造福子孙后代。因而,提高对传统手工技艺的重视度,弘扬非物质民族文化是手工技艺保护的关键所在。

四。结语

吐鲁番旅游文化在开发建设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民族文化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在深入挖掘现代产业的同时处理好同传统文化。民族特色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使吐鲁番旅游成为最具魅力城市名片和引擎产业。

吐鲁番旅游文化之我见

吐鲁番旅游文化之我见【2054字】: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177437.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