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专业工學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反思【3824字】

时间:2023-06-13 21:33来源:毕业论文
旅游管理专业工學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反思【3824字】

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反思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


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反思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10。040

0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缘于以传统模式培养出来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实践能力不足。论文网职业素养不强。难以适应旅游产业发展需求等矛盾,工学结合“成为各级旅游院校广泛采用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这是一种以职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运作平台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效果。但是,随着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工作不断深入,工学结合模式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过程中暴露出不少问题。本文将着力分析问题的表现形式,形成原因并提出了新时期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策略,以扎实推进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

1关于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1。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支配下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创建的一种教育教学模型,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则是将课堂上的学习与工作中的学习结合起来,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与之相关的。为真实的雇主效力且通常能获取报酬的工作实际中,然后将工作中遇到的挑战和增?L的见识带回课堂,帮助他们在学习中作进一步分析与思考。

工学结合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指导思想,强化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将理论学习与真实的工作经历有机结合,将理论知识的学习。职业技能的训练和实际工作的经历有机融合,有利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满足行业和企业的用人需要,从而在真正的意义上实现了三赢“,是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流模式。

1。2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背景

旅游管理是国内较早设置的旅游类专业,早期承担了为旅游发展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任,沿袭了传统的精英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意在培养具有较强学术基础的决策型旅游人才。

随着旅游日益发展壮大,产业发展对旅游人才的需求也出现重大变化。大量的既有理论基础又具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成为保障旅游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这与传统的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发生冲突,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轨的问题日益严重起来。大多数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还必须接受行业的再教育“,方能满足职业要求,这不仅导致教学资源浪费,而且增加了学生就业难度。

通过对传统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反思,培养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成为各方共识。但实践实训平台和师资团队的搭建却是旅游院校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充分利用旅游企业资源,借力旅游企业平台,联合旅游企业推行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成为各旅游院校改进自身旅游管理职业教育的不二选择。

1。3工学结合模式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中的意义

综合近年来业界反馈信息和学术界实证研究成果可知,工学结合模式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积极意义。这一模式能将学校教育与旅游企业人才的需求有机结合,将学生的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有机结合,将学生的学习与就业有机结合,从而在真正的意义上实现了三赢“,是体现旅游管理教育特色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2工学结合模式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2。1政府问题

就政府而言,国家不仅缺乏针对旅游管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制度性保障措施;而且某些现行政策阻碍了工学结合的顺利实施。

工学结合模式下的校企合作,事实上是学校和企业间的松散结构,彼此缺乏有效制度性约束。当参与合作的旅游企业收益小于预期时,他们可能中断合作,或者不忠实履行人才培养职责。由于缺乏政府层面的制度性约束,学校难以有效应对这种情况,工作陷于被动。

导游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重要的就业渠道,导游业务因此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重要职业能力。实施工学结合意味着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进入真实工作环境,为游客提供面对面的导游服务。但现行的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第四条明确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导游活动,必须取得导游证“。就目前情况而言,毕业前能获取导游证的学生占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总数比例极低,却是不争的事实。现行制度下,导游业务类课程理论上无法采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2。2学校问题

在实践中,因旅游院校原因导致工学结合效果不佳也屡见不鲜,这主要表现为学校搭建校企合作平台的能力不足和不能有效协调推行工学结合与学校既有制度之间的冲突。

由于学校提供的合作条件苛刻或吸引力不足等原因,旅游企业的合作意愿可能会受到打击;在选择合作伙伴的过程中把关不严,可能导致参与合作的旅游企业良莠不齐,最终影响人才培养效果;旅游业的综合性特征要求参与合作的旅游企业具有广泛代表性,但实际上参与到工学结合的实践单位单一,要么酒店,要么宾馆,很多实践活动都是走形式“。

旅游活动时空分布的非均衡特征决定了旅游业有旺淡季之分,企业通常只能在特定时空范围内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这可能和学校的教学运行计划发生冲突,如不能对此予以有效协调,工学结合亦是难以展开。

2。3企业问题

在工学结合实践中,由于旅游企业原因导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企业不愿意让学生进入重要或者敏感岗位或部门,以及企业难以履行人才培养职责等方面。

在产业发展实践中,旅游产品主要体现为服务,生产和消费因此具有同步性特征。在旅游消费过程中,企业提供服务须得一步到位。因为任何失误都可能影响甚至破坏游客的消费体验,并有可能影响到企业盈利和未来的发展。缘于此,旅游企业通常对参与直接对客服务岗位的员工有较高要求。在校企合作中,他们要么不让学生接触到这一类岗位,要么仅让其从事最初级的对客服务。另一方面,旅游企业也可能保护其商业机密等诉求,不让学生进入诸如财务。新产品研发以及客户关系维护等部门参与实践,学生因此失去重要的实践机会,不利其形成核心职业能力。校企合作的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意味着企业要承担相应的人才培养工作。实践中,受自身人力资源条件和业务范围等因素制约,并不是参与企业都能顺利完成人才培养的工作任务。当企业不能切实履行人才培养任务时,学生实践活动就不能得到有效指导,工学结合会因此流于形式。

2。4校企合作问题

校企合作是推行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基本形式。在已有的合作中,主要还存在两方面的问题。第一,实行校企合作的学校和企业大多依据分工,独自承担相应的工作任务。这样,学校和企业都难以克服自身在人才培养中的某些不足,如院校师资缺乏丰富的一线职业经验,难以将理论完美结合于实践,企业师资缺乏专业教育教学理论,不谙教学规律,人才培养工作难以达到预期目的等等。第二,现有的校企合作更注重分工,学校和企业没有真正做到全过程共同参与学生培养工作中来,这容易导致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各行其是。

3新时期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策略

3。1强化政府激励和监督管理职能

在旅游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中,各参与旅游企业往往更关注实现自身目标,对承担责任重视不够,人才培养质量难以保障。实践中,旅游院校对旅游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学生在重要岗位实践机会的获取以及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缺乏有效控制。因此,工学结合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离不开政府和行业组织的强力支持。一方面,政府应会同行业组织出台制度性激励和监督管理措施,吸引旅游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认真履行职责;另一方面,要针对人才培养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制定专门规定,确保学生有机会参与到导游服务。财务管理。产品创新。客户维护等岗位和部门的实?`工作,以形成核心职业能力。

罗勇(2012)就政府激励企业参与工学结合的具体策略有系统论述。就校企合作培养旅游管理人才而言,舆论引导。法律规范。经济刺激以及平台搭建等手段均可用来激发企业参与积极性的主要手段。尤其是税收优惠等经济手段,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只要这些激励手段和措施能确保企业实现预期目标,其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就会提高并强化,这是工学结合落到实处的必要保障。在此基础上,政府还应建立多方共同参与的监督管理平台,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学校和企业人才培养工作的监督考核,这是保证学校和企业严格认真履行人才培养职责的必要手段。

3。2深化校企合作

新形势下,深化校企合作是解决学校和旅游企业在人才培养中诸多现存问题的有效手段,也是实现人才培养全过程可控的最佳途径。

当前,深化校企合作需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学校和企业应通过有效途径充分实现资源共享,以补齐彼此在人才培养中的师资短板。为此,院校师资应当深入旅游企业,参与相关的生产劳动,以成为真正的双师型师资;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员工应重返校园,学习从事旅职业教育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方法,以能顺利完成企业人才培养任务。二是校企共同探讨,通过争取政府政策扶持。学生工作能力和服务质量确定旅游产品价格。明确学生对企业应承担的义务等途径和方式,让学生有机会进入旅游企业核心部门和岗位参与生产实习,以获得核心职业能力。三是学校和企业应建立交流平台,确保双方能及时了解彼此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情况,双方全过程参与到人才培养工作中来,共同合作,维护人才培养工作的一致性。

3。3引入竞争机制

竞争机制是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保障。通过旅游院校的积极努力和政府的有效引导及激励工作,旅游企业参与工学结合的积极性提高,旅游院校在确定合作对象时有更多选择。适时引入竞争机制,有助于获得更好的合作伙伴。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学校。企业和学生间的相互评价等渠道,依据优胜劣汰的原则,有助于提高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效率,同时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反思

旅游管理专业工學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反思【3824字】: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176643.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