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范文 >

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定为建立

时间:2023-03-08 17:35来源:优尔论文
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定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大,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____。

A。自由化市场经济体制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高度计划下的市场经济体制

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定为建立标准答案: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改革开放方针的酝酿可追溯到“文化大”结束之初,特别是1978年。“文化大”结束后,许多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政治领域,但最高决策层从一开始就意识到,摆在他们面前的最大难题其实还是经济问题。就是如何尽快恢复“面临崩溃的边缘”的经济,加快四个现代化建设,改善人民的生活状况。这不纯粹是一个经济问题,同时是一个严峻的政治问题。的一段话说得最透彻:“我们太穷了,太落后了,老实说对不起人民。”“外国人议论中国人究竟能够忍耐多久,我们要注意这个话。我们要想一想,我们给人民究竟做了多少事情呢?”所以,一定要加速发展生产力。“这是最大的政治,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⑴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定为建立标准答案: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寻找中国经济更快发展的方法,首先是从拨乱反正开始的。“拨乱”是纠正错误,“反正”就是返回到过去正确的东西。经济领域的拨乱反正,就是要纠正在“文化大”和“文化大”前形成的一系列“左”倾观点和政策,回到《论十大关系》、八大、两次郑州会议以及20世纪60年代初期和其他领导人曾经提出过的现实稳健的观点上来,包括从来没有认真实行过甚至受到批判的一些观点和想法。1977、1978年拨乱反正涉及的重大问题有四个:一是纠正否定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错误观点,重新肯定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二是批判对所谓“资产阶级法权”和按劳分配原则的错误批判,重新强调按劳分配和物质利益原则;三是批判对“唯生产力论”的错误批判,强调生产力发展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事实上提出了体制评价的生产力标准;四是提出按经济规律办事,提高经济管理水平。这些问题的讨论受到华国锋、、李先念等领导人的重视和肯定,特别是直接推动了这个讨论。⑵1978年5月5日《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贯彻执行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发表前,就看了两遍,并两次找起草者胡乔木、于光远、邓力群谈意见。⑶另一本影响很大的著作――林子力、有林著《批判“四人帮”对“唯生产力论”的“批判”》,最后也是因批示“可以出版”才得以正式出版。⑷这一时期,讲得最多的是按劳分配问题。在他看来,物质利益原则仍然是调动积极性以加快发展的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体现这种思路,1977、1978年调整了部分职工的工资,恢复了计件工资和奖金制度。

  经济体制改革正是在拨乱反正的过程中酝酿成熟的。在过去的经验中就存在一种改革的思想资源,中国是最早看出苏联模式存在弊端并决定改革的国家之一,虽然并不成功也没有贯彻到底。同时,拨乱反正也不止于回到过去。积极投入拨乱反正的不少人已经具备了改革意识。由拨乱反正走到改革是很自然的,是思想的自然深化。“从‘拨乱反正’到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明确体制评价的生产力标准。”⑸以这个标准衡量,传统体制的弊端暴露无遗。生产力长期停滞和徘徊,是中国决定进行改革的主要推动力。有学者指出,从1957年到1978年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呈现整体下降趋势,使国家财政困难日益严重,财政收入甚至几年出现负增长。1977年已经发展到极点。靠财政支持国有企业发展的老模式遇到了国家财政能力的制约,再也走不下去了。⑹过去20多年,中国走的是一条高速度、低效率;高投入、低产出;高积累、低消费的道路。如果说在时代这种勒紧裤带搞建设的办法还可以勉强推行,那么“文化大”结束以后就难以为继了。改善生活成为人民迫切要求,促使决策者另辟新路,实行战略调整和体制改革。 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定为建立:http://www.youerw.com/fanwen/lunwen_146221.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