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范文 >

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定为建立(9)

时间:2023-03-08 17:35来源:优尔论文
四、改革在体制外取得突破性进展 1981年以后,经济改革方向仍处于不甚明朗的状态,但改革并没有停滞。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并不排斥继续发挥市场调节

  四、改革在“体制外”取得突破性进展

  1981年以后,经济改革方向仍处于不甚明朗的状态,但改革并没有停滞。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并不排斥继续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强调改革服从调整也不意味改革停顿。搞活经济的初衷没有变,已经推出的改革措施不可能退回到老路上去。原则是“有利于调整、有利于搞活经济的改革必须坚持进行”(65)。事实上,中央和国务院对改革的领导和研究进一步加强。1982年5月31日,成立了国务院赵紫阳兼主任的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赋予国家体改委的任务是:负责拟定全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设计,统一研究、筹划和指导全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工作。从1981年到1983年,国务院体改办和体改委先后拟制了三份改革意见和方案。(66)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定为建立标准答案: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关于国有部门改革着眼于以下考虑:一方面要继续调动国有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以搞活经济;一方面解决最初的局部改革引发出来的问题;同时将现有三十几万个国营企业整合起来,以发挥其整体效益。因此,改革主要循着两条线进行:

  一是在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企业实行经济责任制。经济责任制包括国家对企业实行的经济责任制和企业内部的经济责任制。其目标是使企业在获得自主权的同时承担起相应的经济责任,促使企业适应宏观目标的要求。国家对企业“一要放活,二要加压”。(67)责任制的核心是国家与企业的利润分配。办法有三种:一是利润留成,二是盈亏包干,三是以税代利、自负盈亏。(68)1981年,在国营工业企业中普遍推行经济责任制,配合以企业整顿。推广了首钢实行承包制的经验。其实,首钢的经验缺乏典型性,给予首钢的特殊条件不可能同样惠及其他。承包制或许受到农村包产到户成功的启发,但城市改革要复杂得多,显然难以“一包就灵”。决策层认为,“实行利改税是改革的方向”。(69)希望通过利改税一举达到既搞活企业又保证“国家得大头”的双重目标。利改税分两步推行:1983年推行的第一步利改税,是利税并存。企业先缴纳55%的所得税,税后利润在国家与企业之间分配,并通过调节税平衡不同行业之间的留利水平。(70)1984年开始考虑实行第二步利改税,即从“税利并存”转到完全以税代利,“税后利润留归企业支配”。(71)然而,在现行价格体系不能作大的改变的情况下,利改税的实行,仍然难达到预期效果。

  二是推进国营企业的改组和联合。这被看作既有利于搞活又有利于调整的一项改革。经过30年国家投资形成的35万多个大中小国有工业企业,是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基点。然而,这些国有企业束缚于部门所有制和地区所有制之中,部门林立,自成体系,各自为政,小而全,大而全,无法适应现代化大生产的要求。(72)在改革的最初酝酿中,就把工业改组,建立企业性工业公司(总厂)作为改革的重要内容。工业改组从1978年在北京、天津、上海、辽宁等地开始试点。1979年,在全国扩大试点。(73)1980年,在经济管理体制不能大动的情况下,决策层对改组企业抱有很大期望,中央领导指示:“要采取强有力的行政的和经济的手段,把工业改组工作大力推开。”7月1日,国务院作出《关于推动经济联合的暂行规定》。希望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经济联合体,加强横向经济联系。其用意在于:在难以自上而下打破行政隶属关系的情况下,鼓励自下而上、循序渐进地脱离地区封锁、部门分割的体制。改组与联合取得一些进展,(74)但也遇到了部门利益和地区利益的严重障碍,不得不借助行政干预的力量。赵紫阳直接推动了上海高桥地区7个企业联合组建石油化工联合企业。上海造船公司也是在胡耀邦亲自过问以后才得以成立,该公司是由分布在上海、江苏等省市分属六机部、交通部等部门的造船企业统一组织起来的。随后,相继组建了南京金陵石油化工总公司,辽宁抚顺石油化工公司。(75)并着手推动少数全国性重点行业的联合,试办行业协会,建立全国性公司。(76)企业改组联合也出现了一些中央部和省厅局借机收厂收权的问题。行政权力过多地介入,组建起来的公司中,真正的企业性公司仍是少数。 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定为建立(9):http://www.youerw.com/fanwen/lunwen_146221.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