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材料科学 >

介孔空心球的新型纳米介孔CO2吸附剂的研究(2)

时间:2021-05-31 20:07来源:毕业论文
参考 文献 35 1 引言 国际纯粹和应用 化学 联合会(IUPAC)于1985年出台了无机多孔材料的分类标准,微孔(microporous)材料为孔径尺寸小于2.0nm的多孔材料;

参考文献 35

1  引言

国际纯粹和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于1985年出台了无机多孔材料的分类标准,微孔(microporous)材料为孔径尺寸小于2.0nm的多孔材料;介孔(mesoporous)材料为孔径尺寸介于2.0-50nm之间的多孔材料;而大孔(macroporous)材料是指孔径尺寸大于50nm的多孔材料[ ]。现今,无机微孔材料有着广泛应用,其中包含活性炭、硅钙石及大量天然和人工沸石分子筛材料。沸石分子筛孔道规则排列,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在吸附、离子交换及催化领域应用最广,却因为合成沸石分子筛的孔径一般小于1.5nm,难以应用于有机大分子的催化和吸附。大孔材料包括多孔陶瓷、水泥、气凝胶等,尽管其孔径尺寸大、但孔径分布范围宽、不均匀。因此,对于孔径分布窄、性质稳定的介孔分子筛材料合成的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论文网

标志性事件是1992年,Kresge, et al. 首次在Nature上报道了一类以硅铝酸盐为基的新型介孔氧化硅材料M41S(MCM-41,MCM-48,MCM-50)。其中命名为MCM-41的材料具有大小均匀的孔道、六方有序排列、在1.5-10nm范围内可连续调节的孔径,比表面积高、热稳定性及水热稳定性良好,从而将分子筛的规则孔径从微孔范围拓展到介孔领域,为实现大分子催化、吸附及分离等过程提供了可行方案。而介孔氧化硅材料规则可调节的纳米孔道结构,可作为纳米粒子的“微型反应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 ][4]。其主要特征为:1、具有规则的孔道结构;2、孔径分布窄、孔径大小可调节;3、可通过优化合成条件或改善后处理方式,获得良好的热稳定性和一定的水热稳定性;4、颗粒外形规则 [ ]。

1.1  介孔材料的合成概述

合成介孔氧化硅材料所需的基本物质包括表面活性剂、水、硅源、酸或碱等,若要进行掺杂或装载,则还需要其他物质源;一般的合成过程如下:将表面活性剂、酸或碱加入水中组成混合溶液,再向其中加入硅源或其他物质源,对反应所得产物进行水热处理或室温陈化后,进行洗涤、过滤等处理,最后通过煅烧或化学处理除去有机物,制得介孔材料[ ]。

介孔材料一般可通过“硬”模板法和“软”模板法来合成。“硬”模板法所用模板剂结构相对较“硬”,即结构刚性物质,一般为具有有序交联介孔孔道的二氧化硅;“硬”模板剂主要作为“介观尺寸限制空间”的填充物,去除“硬”模板剂后产生介孔;在非硅基介孔材料合成过程中,以有序介孔二氧化硅为“硬”模板。而“软”模板法将具有“软”结构的分子或分子的聚合体、超分子,如表面活性剂,作为模板剂。“软”模板剂通过强相互作用与构成介孔无机骨架的物种自组装形成无机-有机负载的介孔结构,去除模板剂后即形成介孔材料[ ]。文献综述

1.1.1  介孔材料的合成机理

从整个介孔的生成过程来看,可分为两个过程:一是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自聚形成胶束、液晶等不同形态的过程;二是前驱体以表面活性剂形成的超分子结构(胶束、液晶等)为模板的界面组装过程。在过程中,有机物与无机物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其发生协同作用并自组装为某种结构,一般包括静电相互作用或氢键相互作用。从热力学观点出发,在合成介孔材料的体系中,最终产物的结构应使体系的Gibbs自由能降至最低,体系的总Gibbs自由能可以表示为[ ]:

式中:A 表示界面面积;P表示各类物种的类型及浓度;Gorg (A,P) 表示有机分子的自组装自由能;Gwall (A,P) 表示无机孔壁自由能;Gsol (P) 表示溶液的贡献自由能;Ginter (A,P) 表示无机-有机界面能。 介孔空心球的新型纳米介孔CO2吸附剂的研究(2):http://www.youerw.com/cailiao/lunwen_76153.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