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材料科学 >

环带球晶模板法制备有序多孔二氧化钛(2)

时间:2020-04-25 14:53来源:毕业论文
1.2 多孔材料的制备方法 1.2.1 水滴模板法(Breathe Figure) 图 1. 水滴模板法简易装置图 最早报道使用Breath figure模板法 【1-3】制备多孔高分子材料的是1994年


1.2 多孔材料的制备方法 1.2.1 水滴模板法(Breathe Figure)  图 1. 水滴模板法简易装置图 最早报道使用Breath figure模板法 【1-3】制备多孔高分子材料的是1994年发表在Nature期刊上的一篇文章,这种方法非常简单,几乎每个课题组都能在实验室里搭建一个如此简易的装置(如图 1)。作者利用 PS-PPP 星形嵌段共聚物,在CS2成功制得了具有六方紧密堆积结构的多孔高分子薄膜。然而,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作者并没有给出很好的有关于Breath figure 模板法机理的解释,因此,也没有引起学界的重视。真正意义上,推动 Breath figure 模板法发展的是 2001 年发表在Science 期刊上一项出色的工作。作者第一次解释了Breath figure 模板法制备多孔材料的机理(如图 2),容器底部是高分子溶液随着溶剂的不断挥发,溶液形成一个“冷”表面,当通入潮湿的空气时,空气的水汽遇冷在溶液“冷”表面凝结并且由于重力作用下沉至溶液底部,需要说明的是试验中选用的溶剂密度应低于水。   图 2. 水滴模板法成孔机理 如此,随着溶剂的不断挥发,水滴不断地高分子溶液表面凝结下沉堆积。最后,溶剂几乎挥发完毕,体系形成类似凝胶状物质,待热处理出去水分,即可得到多孔高分子薄膜。更为有趣的是,这些孔成规整的六方紧密堆积(图 3 右)与自然界中的蜂窝(图 3 左)有着极其相似的结构。 那么,为什么称之为 “Breath figure” 呢?早在1911 年,就有人在 Nature期刊上提出了这个概念。大家都有过坐火车的经历,尤其冬天坐火车,无聊的时候,对着窗户哈口气,然后就可以用手指在窗户上写字。Breath figure 模板法正是因为有着与之类似的机理而得名。  图 3. 蜂窝结构(左)与水滴模板法制备多孔材料(右)SEM 图片 1.2.2 自上而下法(Top Down) 自上而下法【4-7】又被称作是直接模板法或硬模板法(Hard Template) ,主要是通过引入一些具有有序构造的材料,如阳极氧化铝(AAO) 、单分散聚苯乙烯(PS)或纳米二氧化硅 SiO2 子等作为模板,将聚合物单体或前驱体注入到模板中,通过原位聚合、溶胶-凝胶转化等制备整体材料,最红通过煅烧、溶剂选择性刻蚀等方法,就可以得到多孔高分子整体材料(如图 4)。  图 4. 自上而下法制备多孔材料示意图 1999 年, Johnson 等人在Science 期刊上首次报道了利用功能化的单分散二氧化硅制备多孔整体材料。随后,自上而下法制备多孔整体材料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图 5 是利用单分散二氧化硅制备的 PS 多孔高分子整体材料。  图 5.  自上而下法制备得到多孔 PS 材料SEM图片 相比于二氧化硅,引入单分散 PS 粒子作为模板制备多孔高分子整体材料要稍晚一些,Caruso、Martin、Jackowska 和 Zhang 等国内外课题组都对其有深入的研究。这里选取了Zhang 等人 2007 年发表在 Chemistry of Materials 期刊上的工作作简单的介绍(如图6),这部分工作非常的有趣,通过引入PDMS 作为基体材料,只需要调节温度,就可以很容易的对材料的孔径进行设计和调控。一定程度上,在多孔材料孔径调控方面,给了我们一启发,这部分工作非常出色。

环带球晶模板法制备有序多孔二氧化钛(2):http://www.youerw.com/cailiao/lunwen_50436.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